每天排便狀況,健康意義大,值得重視。一個人食欲佳、排便順、睡得香、愛活動,就不易生病。若胃口好、排便差、懶得動,可歸類為亞健康,時間愈久則罹患慢性病機率愈高。
現代人便祕很普遍,導致輕瀉藥物暢銷;藉吃藥助排便只緩解症狀,未處理病因。當大腸長期靠藥物排便,會產生依賴性,喪失大腸原有功能。
造成便祕的原因很多,例如喝水太少、食物纖維素不夠、欠缺運動、情緒緊張、生活忙碌等。找出原因,導正偏差飲食生活習慣才是根本改善之道。重度便祕或已依賴藥物者,需有耐心才有良效。
水喝太少引起全身脫水的發炎症狀、便祕、膀胱炎、高血壓、偏頭痛等,常見於女性和老人。若沒有排尿困難,每天宜喝二至三公升好水以利細胞需要和排出體內毒素。喝夠好水能全方位促進健康。
大多數人蔬菜水果吃不夠,每日攝取的纖維只有我們祖先的十分之一。食物纖維是糞便的重要成分,能助長有益菌、穩定血糖、降低熱量、排除重金屬、促進腸道蠕動等。愛吃加工食品的人普遍便祕,高油脂、高熱量食品都是缺蔬果、纖維。
少運動者腸道蠕動慢,如能天天散步四十分鐘,常按摩腹部,可以幫助排便。
學習解壓和情緒管理是現代人的養生功課。經常深呼吸,練習靜、鬆、空;心情安靜、全身放鬆、頭腦放空,寧靜才能致遠。西諺:「匆忙的人提早到達墳墓。」「欲速則不達」,學習放下,海闊天空。
便祕是健康的嚴重警訊,身體已阻塞不通,毒素滯留體內,引發全身性病變;近十年來,大腸癌高居各國癌症前一、二名;改善飲食習慣,注意體質變化才能緩解病因。
陰虛體質體內津液不足,乾燥又易上火,皮膚易乾癢,大便乾燥、不易排便。可多喝水、多吃蔬果粗糧、銀耳、木耳等多膠質食物以養陰降火。
怕冷的陽虛體質,大腸蠕動太少,無力排便。可常吃核桃、洋蔥、栗子、肉桂、老薑、咖哩、茴香、櫻桃、龍眼、杏子等,並增加運動量以利溫補脾腎、通陽化濕。
每日排便狀況有助了解身體是否暢通健康,作為調節飲食和生活習慣的重要參考;均衡營養、身心排毒,由改善每天排便開始。
(作者為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營養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