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 臨終親人該不該插鼻胃管的再省思 (四)

慧開法師 |2013.04.13
3007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學術副校長)

我們再回到「該不該插鼻胃管」的問題思考,在媽媽最後住院期間,大多數人所關注的是「生命延續」的問題,這是屬於「身體生命」層次的思考,所以大家心中疑惑的是「為什麼沒有幫媽媽插鼻胃管?」

而我所關注的是「生命換檔」的問題,這是屬於「靈性生命」層次的關懷。在這個時節因緣,我們兄弟最重大的課題任務,就是「讓媽媽能夠善終而且如願往生」,這和大多數人的觀點,是分屬於兩種不同生命層次的思維與關懷,所以彼此之間顯得頗有衝突。

絕大多數現代人之所以無法善終,主要還是因為在思想觀念上,不能接受「肉體生命終究會停擺」的「自然性」與「必然性」,也看不到「靈性生命無限」的「永續開展性」,所以就不斷地運用現代醫療科技來抗拒死亡,一昧地阻止死亡的到來。最終所造成的嚴重後果就是,「平白錯失」真正能夠善終與往生的「寶貴契機」,最後不是「死得很痛苦」,就是「活得很痛苦」。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提出「見好就收」、「瀟灑走一回」、「不要拖過生命的賞味期」、「不要變成生命的延畢生」等等「善終口訣」的思想脈絡,這些都是我刻骨銘心的肺腑之言。

古代沒有CPR等急救方法,也沒有延續肉體生命以及拖延死亡的先進醫療設備與措施,但是很弔詭的,就是因為沒有先進醫療措施的干預與折磨,古人反而比現代人容易善終。

在過去這二十多年來,我見過「預知時至」且「如願往生」的例子,也帶領過臨終及往生助念,協助絕症末期病人安然捨報往生;然而遇到更多不幸的例子是,我明明看到了病人有善終與往生的機會,卻因為家屬的觀念作祟與種種主客觀因素,最後不是讓病人「死得很慘」,就是讓病人「活得很慘」,掛在病床上,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因此,我絕對不會容許這一類的事情,發生在自己媽媽身上。

大家一定會問:「你怎麼知道媽媽的時間到了?」答案是「將心比心,而且是長時間的親情互動與關懷留意。」我決定不讓醫護人員為媽媽插鼻胃管,絕對不是在媽媽住進醫院後,我才「臨時起意」或者是「一時」的判斷,而是基於母子間長期的親情互動與了解,包括媽媽的人生態度、個性、脾氣、好惡等等,而不只是我,幾個弟弟也都非常了解媽媽的生死觀與需求。

十年前,媽媽開始明顯地老化,記得有一次回去看她,跟她聊天,她說:看著幾個兒子陸續成家立業,幾個孫兒、孫女也都逐漸長大成人,書也都讀得很好,她感到非常欣慰,很有成就感,只是擔心我(因為出家了,沒有子女)將來老了沒有人照顧。我馬上安慰她說:不用擔心,將來佛光山常住會照顧我,而且我們兄弟感情很好,幾個弟弟也會照顧我的。

講著講著,媽媽有感而發地說道:自己活了大半輩子已經夠本了,人生的責任也都盡到了,接下來「該要準備收攤了」。媽媽用很平靜和緩的口氣,不帶任何情緒地對著我說出「該要準備收攤了」,我聽起來卻是如雷貫耳,非常震撼。

媽媽的性格非常爽朗,直心待人,處事明快,非常「阿莎力」,不會拖泥帶水,可以說是女中丈夫。現在連面對人生的大限——絕大多數上了年紀的人都是避諱莫名,唯恐一談到與「生死」相關的話題就會觸了霉頭——媽媽都以平常心對待,這讓我非常感動與欽佩,也覺得非常安慰,知道可以跟她不需拐彎抹角地談論生死大事的課題了。

眼看著媽媽的身體逐漸衰老退化,耳聽著媽媽坦然面對生死的心聲感言,我開始很認真地跟她講述彌陀淨土法門,告訴她發願往生的道理,教她誦念《阿彌陀經》與稱念彌陀聖號,媽媽也都欣然接受,身體力行。我請小弟開定為媽媽準備一台手提音響,可以播放佛號的錄音帶及CD;從此,誦經、念佛成為媽媽的日常功課,一大清早起床後,她就用音響播放台語早課的錄音帶,到了晚上連睡覺也都播放著佛號助眠。(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