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獻上感恩的祭

陳怡安(怡安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 |2013.04.11
1228觀看次
字級

清明時節,上天似特別明白人們祭祖的心情,讓霏霏細雨合伴著掃墓人的心緒。諸多情愫中,最深的底蘊就是對先祖的感恩。感激自己生命的存有,源自那數不清,卻必然存在的聯聯結結的先祖們傳續的血脈。追遠遙想中,一種回歸的相屬感促生了、萌發了感恩、感恩、感恩。

五十二年前,學有專精、文采雋永的陳之藩先生,在感嘆世風之漂浮、人心之好爭好大之餘,寫下一篇膾炙人口、引人反思的散文——〈謝天〉。他因常受邀到友人家中作客,幾乎習以為常地看見西方家庭在飯前,不是由家中的小妹妹就是由小弟弟謝飯,感謝上帝賜給飯吃。有次,是家中滿頭白髮的老祖母引領謝飯。當下這位電學家想起小時候的冬天,全家圍著大圓桌,他坐在祖母身旁,老奶奶一邊撫摸他的頭,一邊囑咐著:「老天爺賞我們家飯吃,記住,飯碗裡一粒米都不許剩,要是糟蹋糧食,老天爺就不給咱們飯吃了。」小小年紀的他,從生活的體會中,明明看見的是祖父每天辛勤地耕作,祖母茹苦地治家,要感謝的當然是他們,為什麼他們偏偏要我們感謝老天爺?時光推移,閱歷積累,從介之推、從愛因斯坦、從約伯、從自己的反思,他由衷地明白,我們「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要感謝的人太多,無以一一唱名,就乾脆謝天吧!

美深層心理學家卡特勒(Howard C. Cutler)在一九九八年出版了那冊《得福之藝術》(The Art of Happiness/時報出版譯為《快樂》)。這是他長時間、近距離,數次面對面與達賴喇嘛對話、詰問、論辯、咀嚼,而感同身受後寫出的精闢報導。其中有段寫道,他直問達賴喇嘛:「您快樂嗎?」不假思索地回說:「很快樂。」「您有寂寞的時候嗎?」「沒有。」那是一種怎樣的修持啊?「我以悲憫對待周遭一切有情,時刻與人接心,哈哈哈……。」達賴喇嘛當即示現他得福的實存表現。就在此時,卡特勒發現他衣袖上有根線鬆脫了,於是把它拿下來,就在這個當兒,腦海裡意像疊印著他穿的這件襯衫的製作是得自多少人的貢獻啊!種棉花的農人、製造牽引機的工匠、紡紗織布的、染整的、設計師群、裁剪的、縫製的、包裝的、運送的、飛機、電腦、商人…愈想愈明白,一事之成,「得之於人的多到數不清啊!」那是多少人布施之後的連結啊!想到此,他不能自主地淚流滿面,快樂幸福得福,感激感恩而已啊!

不久前,恭逢星雲大師《百年佛緣》巨著盛大發表會。聽了政界、傳播界、學術界代表人物對大師的讚頌,讀了數十篇海內外深識大師立德立功立言由衷感懷的大作,一幅映像畫面為我凝合了,也為我明透了星雲大師人格典範的緣起。我看見那尊壯碩偉岸的和尚身軀,以八十七歲的天年,那般虔敬、那般肅穆、那般懇摯,五體投地,叩首張掌跪拜,含著悠悠遠遠的感懷聲,稟告娘親,感恩娘親,在他十二歲時,送他出家當和尚。詩人余光中先生用「一筆貫日月,八方懸星雲」貼貼切切地形象了他弘法利生的龍脈。大師人格能如此垂範,其來有自的淵源,不就是他八十七春秋永不忘恩謝娘親,感謝空無所有,感謝一切的有,還諸十方,還諸天地。感恩的底蘊是他體行了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以及無得而修的真如吧!

我們的存在,個人的、家庭的、社會的、文化的、歷史的,無不其來有自呀。溯源追想到我們心靈的最深處,醞釀著的不就是要獻上感恩的祭?感恩的虔敬可以和合、融洽、匯通、活絡人類生命的共同體。相反的,如若感恩之懷給泯沒了,你我就會目睹暴戾剛愎浮濫的人間世。好個清明時節,讓我們再次明白感恩的恩典,讓生命在日用平常中皆現清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