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在班上的成績中等,也沒有特殊才藝,即使同學有好多的獎項,他也不羨慕。他唯一企盼的是參加三年級運動會時的大隊接力,可偏偏他是扁平足,跑起步來可說是班上的倒數。
學校運動會在每年母親節前舉辦。三年級下學期一開學的放學時間,他就留在學校練習跑步,記錄自己的成績。可惜大隊接力的名單裡,他是「敗部冠軍」的第一名候補,心裡很是沮喪。
四年級下學期開始,他又燃起濃厚的希望。每天放學後加強跑步練習,還請班上的飛毛腿來指導他。好不容易他終於可以參加大隊接力,可是在最後的練習,因為接棒方法錯誤而臨時被換下來。還記得那年運動會,大家聲嘶力竭幫班上加油時,他一個人躲在帳篷下悶悶地哭著。
五年級重新編班,他更認真了,找了班上的田徑高手指導他,只是短短二個月後,他能擠進的一樣是候補第一名。不過這次,他不再沮喪與難過,因為他知道大隊接力攸關全班的榮譽。
只是他有點遺憾,因為他說:可以在老師、家長、同學,甚至是朋友的加油喝采聲中,盡全力地拚命往目標前衝,是多麼沸騰的一件事,也是國小生涯中最為轟轟烈烈的一件事。
六年級下學期,他更找了兩位田徑選手陪他練習。一樣地,他還是候補第一,不同的是他敞開心胸,當了啦啦隊,揮舞著旗子在場邊加油吶喊。
在這個過程裡,我一直跟他溝通:每個人在這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點,不是所有的事都有能力參加,在「公平公正」的機制下,如果自己不能參與,那就好好為別人加油!而且,持續的努力才是最基礎的功夫。
雖然兒子沒能在小學裡參加大隊接力,但可以從沮喪到堅強面對,他的成長懂事,我欣然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