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能源 朱敬一看好深層地熱、甲烷冰

 |2013.04.08
2399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近來國內質疑核電安全聲音高漲,發展替代能源再度成為社會關注焦點。國科會主委朱敬一表示,深層地熱、甲烷冰(或稱可燃冰)是較適合台灣發展的再生能源,未來也將是國科會投入的重點。國科會預估,深層地熱技術至少還需三至五年發展;甲烷冰明年完成初步探勘後,將與國際合作開採。

朱敬一日前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國科會過去五年,在能源型國家計畫投入三百多億,但三至五年內可能沒有可發展至成熟的替代能源。他指出,目前能源國家型計畫有四個方向,分別是離岸風力、深層地熱、甲烷冰、碳捕捉;其中深層地熱的進度較快,今年宜蘭清水地熱場就要開始興,甲烷冰最近才與德國合作,正在台灣外海尋找適合開採的地點。

國科會副主委賀陳弘說明,深層地熱、甲烷冰是台灣自有且蘊藏量豐富的能源,且不像風力、太陽能發電受限於天候條件,可穩定產出。但他也坦承,這是「長遠來看的優點」,短時間內因為技術不成熟,暫時仍要倚賴太陽能及風力發電。

賀陳弘指出,台灣的深層地熱主要分布於花東縱谷、宜蘭一帶;目前宜蘭已有一座一百萬瓦的淺層地熱電廠商轉,約可提供一百至二百戶家庭用電;預計三至五年內完成三百萬至五百萬瓦的深層地熱示範電廠,確認技術可行後,再朝三瓩、五瓩的深層地熱廠商轉邁進。

甲烷冰主要分布於台灣西南海域,賀陳弘表示,目前預估西南海域有「上兆立方公尺」的蘊含量,潛力比深層地熱還大,足夠台灣用上百年,可說是台灣的「百年能源」;台灣最近正與德國合作,由德國「太陽號」研究船至台灣西南海域確認甲烷冰蘊藏量,了解何處最值得開採,預計明年可完成探勘。賀陳弘說,由於台灣缺乏海域深層開採能力,未來將與國際技術合作,預計至少還要十年才能發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