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餅印模圖案 濃縮祭祀文化

 |2013.04.08
2787觀看次
字級
邊右的蓮花印模,象徵佛祖足下的蓮座,左邊魚形印模則比喻年年有餘。 圖/簡榮輝

【本報宜蘭訊】人類原本的宗教祭祀是「人吃什麼,神明就吃什麼」,亞洲人以稻米為主食,發展出不同於西方的獨特米食文化,但是自從發展出祭祀文化後,祭拜鬼神的糕餅開始與人吃的糕點有了區隔,連人們心中的願望,也可以透過糕餅外型,默默地傳達給神明知道。

「蓮花圖形是拜神佛的,蓮藕造型則是祈求多子。」宜蘭餅發明館企畫總監林聖凱表示,過去社會中,雞鴨魚肉都是大戶人家才吃得起的奢侈品,而白米研磨成粉狀後,摻水揉成團狀可以形塑成各種樣貌,因此供桌上有了「粿」與「糕餅」。

粿與糕餅拜完之後還可以拿來當作零嘴吃,因此除了窮苦家庭,有錢人家中也有使用糕餅祭拜的風俗習慣,不過,糕餅多拿來拜好兄弟,有人忌諱,而以前糕餅常壓印中國吉祥四獸「龍、鳳、白虎、玄武」,特別將糕餅稱作「四獸」,至今仍有耆老如此稱呼糕點或零嘴。

林聖凱認為,壓印糕餅形狀、圖案的「餅模」,可說是糕餅文化的代表性物品,因為過去物資缺乏,先民將餅模的四個面都刻上大小不一的模印圖案,物盡其用,因此「餅模」除了濃縮了中國米食演進史,也說明了先民勤儉持家的個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