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接受委託代操的投信公司經理人,涉嫌在政府基金進場前內線交易,暗中倒貨獲利近億元,政府基金卻遭坑殺慘賠逾十億元,「盈正案」再現,受害者又是勞退、勞保基金。看在繳多領少的勞工眼中,保命錢一再遭蹂躪,情何以堪?
政府基金委託投信代客操作投入股市,原意是想藉此提高法人比例,健全股市發展。無奈證券自營商與投信等機構法人,追高殺低的能耐絲毫不遜於散戶。四大基金委外「操作」,豈不等於拿人民血汗錢進行一場豪賭?
如今,「地雷」再爆,政府免不了又是一番究責與索賠,但「一波未平、另波又起」,金管會已忙不迭地「預告」尚有許多「未爆彈」,顯見「結構」不改,諸多善後不過是隔靴搔癢。
於今之計,筆者建議不妨參酌國外做法,將政府基金改採「專戶管理制度」,藉由獨立於投資機構以外的財務管理顧問業者,提供長期的投資組合規畫,業者「唯一」獲利來源就是「績效費用」,勢必戰戰兢兢為管理績效努力。
如此一來,獲利也許只是「小浪花」,難有「濤天巨浪」,但「涓滴成河、細水長流」未嘗不是護持民眾「保命錢」的負責態度?盡速改弦易轍吧!
蔡云辰(高雄市/高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