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全球各地正掀起「待用咖啡」風潮,顧客光顧咖啡店時,能預購幾杯咖啡暫存店裡,讓無家可歸或貧苦人士進店時能免費領取。相同的助人模式,未來可能出現在台灣。
立委林佳龍提出「食物銀行法草案」,推動在國內建立完整「食物銀行」制度,由內政部建立食物救助網絡,整合食物資源、平台和通路,將過剩食物送給真正需要的人。
草案規定,民眾捐贈給食物銀行的物資可以抵稅,但物資捐贈總額以最高不超過綜合所得總額的百分之五為限。
且捐贈的物資行為,非出於故意或重大過失者,不須負法律責任。
適用對象除經濟弱勢者、特殊境遇家庭外,草案明定,災害發生時,食物銀行募集的物資得立即供應災民與救災人員。災害現場物資供應超過需求時,得轉贈各食物銀行。
林佳龍表示,依他的草案,未來大賣場、超市等通路商可設置近似「待用咖啡」的食物銀行專區,民眾在日常就能捐贈食物,並讓弱勢者直接享用陌生人的善心,類似新北市實施的「幸福保衛站」概念。
內政部雖對「食物銀行」的救助概念非常贊同,但仍傾向在社會救助法架構下修法。
內政部社會司表示,各地方政府其實已有食物資源分配網絡,形式非常多元,但沒有資訊平台整合;內政部已在蒐集國外立法資料,送行政院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