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人,天生具有婉轉激昂的歌喉,音樂細胞發達,音樂人才輩出。蒙台威爾第,出生於製造小提琴家鄉,擔任聖馬可大教堂樂團指揮,把器樂、歌唱、戲劇溶於一體,「奧菲歐」和「波珮亞」推上舞台,西洋歌劇誕生了。紅髮神父韋瓦第為建教堂募款,帶領一群修女到處演唱表演,風靡半個歐洲,他的「四季」小提琴協奏曲和「海戰勝利」歌劇最受歡迎,至今被演奏、灌製VCD,紅得發燒。
風潮掀起,威尼斯新的、華麗的歌劇院紛紛興建,羅西尼、威爾第、普契尼諸歌劇泰斗,把他們的命途多舛之作─「賽蜜拉」「茶花女」「蝴蝶夫人」等,選在威尼斯首演或盛大公演,一時之間,威尼斯的橋上和船頭,詠嘆調、二重唱、大合唱,歌聲嘹亮,響徹雲霄。
文藝復興的風雲吹到威尼斯,威尼斯的藝術家們忙著用油彩和雕刻來美化教堂、裝飾豪宅。他們將民俗慶典和自然現象融合於圖畫,例如傑魯喬內的「暴風雨」、提香的「田園合奏」、維洛內塞的「列維家的喜宴」等,場面熱鬧,人物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