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義工 呼吸自然

陶蘭 |2006.11.12
547觀看次
字級

當義工是件快樂的事,與大自然對話的森林義工尤其是樂活王,與遊客聊天之餘,從遊客身上得到的甚至比付出的還要多。台東義工夫妻廖中勳和吳玉萍,早年離鄉發展,返回台東後加入義工服務行列,並懷孕生下兒子,如今常跟隨父母到知本森林遊樂區當小小義工。廖中勳會依對象解說植物,像颱風草能否預測颱風,無患子的功能等,遊客也會回饋一些專業知識與大家分享。

因為喜歡看鳥,家庭主婦莊富美選擇到南投處當義工,踏進自然與民眾分享,奧萬大的遊客對楓紅最感興趣,碰到咬人貓會想摸摸看,最窩心的是,遊客覺得有義工解說,感受就是不一樣。在二水獼猴保護區當義工的陳汝南,初期著重勸導遊客勿餵食獼猴,民眾從開始排拒到接受,進而導正行為,讓他很欣慰,今年教育館成立後加入動植物解說。

彼此之間的互動和學習,讓東勢處義工羅雪美多年來樂此不疲;新竹處志工曾月滿則服務一整天也不覺得累;嘉義處的義工還曾讓出床位解決外國遊客住宿問題。

最多外籍遊客造訪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嘉義處義工每月都會帶外國觀光客拜訪巨木群。在香林國小任教、加入義工九年的吳金鼎印象最深刻的是,近年人數激增的大陸客,面對美景當前卻仍有隨地吐痰的習慣;而美國遊客對巨木步道最感興趣,看過日出雲海後,覺得台灣很美,只是山區住宿較不方便。

吳金鼎眼裡的台灣旅客,有人走馬看花,有人碰上大雨仍要遊園,喜歡比較也是特色,他們會以櫻花季的阿里山與太平山、惠蓀林場相比。獸醫林彥良視義工為接近大自然的好機會,常為外籍遊客導覽。他發現,阿里山小火車在外國人眼裡竟是如此可愛。

服務弱勢團體是新竹處森林義工特色,曾認養孤兒、也做過寄養家庭的曾月滿,對弱勢特別照顧,為讓盲胞領略森林野趣,她與義工同仁設計聽與摸兩種方式,讓盲胞聽傾樹輸送水分的聲音,並以手觸摸樹皮和葉片,樹的聲音像吞嚥聲息,還可分辨針葉樹和闊葉樹,讓盲胞感動莫名。影響所及還讓林務局將三月設為志願周,服務也擴及家扶中心兒童和老人。曾月滿說,當義工不該問人們給你什麼,而是自己付出了什麼?

小學老師羅雪美原為東勢處大製材廠義工,曾有高雄民眾問她到製材廠要看什麼?經其解說歷史典故後,民眾反而建議管理處要好好保存。沒料到一把無名火,還是把大製材廠給燒燬了。春天山櫻最美,卻飽受霧社血斑天牛之害,要不了幾年山櫻就會死。遊客聽了羅雪美的解說,建議打點滴放殺蟲劑,但血斑天牛屬保育類,打點滴後毒素會殘留在花和果內,鳥和蟲吃了都會死,對食物鏈造成很大傷害,她相信自然有平衡能力。
 
在社區大學任教的屏東處志工曾昭雄,曾為遊墾丁森林遊樂區無數次的國中教師導覽,這群原想在車上吹冷氣的老師,只因曾照雄要給他們不一樣的感受,卻在只需十分鐘的景點路線花了兩小時聽植物解說,而且很滿足回去。他還教小朋友如何分辨白榕的氣生根和真正的根,讓他們輕鬆認識植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