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跟棒球有關的電影不算少,《天后之戰》(Faithball)以真實故事為背景,打造出讓人耳目一新的國片新視野。
電影以民國九十二年「金龍旗高中棒球錦標賽」嘉義東石高中棒球隊為取材對象,片中,十東水產棒球隊重現當時東石高中,為了參加比賽的窘迫情況,在種種逆境下,靠著對媽祖的信仰及對棒球的熱情,在金龍旗的激烈對戰中,取得歷來最佳戰績、跌破眾人眼鏡。成功是留給努力不懈的人,這支棒球隊的成功,是你我都走過的青春實踐,他們沒有完美陣容,卻有團結的一條心。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往往建築在很單純的一句話或一個舉動上,在教練與球員更是重要,如果沒了這段橋梁的支撐,成就與信心會在瞬間垮台;電影對此部分的描寫雖不沉重,卻也帶出值得省思的角度。
我們究竟是為了實現夢想、還是因某人的信任,而不斷努力拚戰?即便編織夢想是偉大的,電影亦依據事實呈現國內對基層棒球扎根的不足,雖已是十年前的往事,但見當時高中球隊為了參賽、為了練習,而得去做那麼多額外打工賺取經費,不禁讓人感嘆!棒球若真是台灣國球,為何只有在某某台灣之光的時刻才受到關注?若非熱愛棒球的選手,憑藉自身努力爭取外界認同,我們會有幾位台灣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