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女首富 丈夫台灣人

 |2006.11.11
1866觀看次
字級

【本報訊】四十九歲的張茵是中國最富有的女人,擁有約三十四億美元的身價,掌控著全球最大的包裝用紙和廢紙回收公司:「從貧到富的變化,不過是兩種人生況味。」張茵心裡十分明白,富比世排名,對個人來說,不過是個算術,但對企業,就是一種認可,這很重要。

張氏家族的財富,主要來自家族成員對玖龍紙業的控股股權,該公司股票今年三月在香港上市。自那以來,玖龍紙業股價已上漲逾兩倍,以實例說明了香港資本市場是如何使中國新生代富豪的財富急劇增加的。

張茵出生在廣東貧困城市韶關的一個軍人家庭,一九八五年到香港一家中外合資貿易公司擔任會計。一年以後,這家公司倒閉了。「當時我有三種選擇:回老家廣東,接受一份年薪六萬多美元的工作,或者自己創業。」結果,她選擇了創業,就是這樣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帶著僅有三萬元人民幣的創業資金,張茵最初是將商品從中國北方運往南方銷售,後來才擴展到廢紙回收和包裝用紙領域。那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張茵慢慢地積聚資本,同香港的銀行建立業務關係,其中包括美國銀行、中國銀行和中信嘉華銀行。

一九九四年,張茵移居美國,在那裏建立了美國中南有限公司(America Chung Nan)。該公司是美國最大的對華廢紙出口商之一,目前也是玖龍紙業最重要原材料的最大供應商。

「他們很難對付,在美國和中國都是非常厲害的角色。」一位曾向張氏企業出售過廢紙的廣東貿易商表示,張茵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美國中南公司龐大的業務規模,這使他們在談判運費時擁有了優勢。

在創辦企業的同時,張茵也建立了家庭。她的丈夫劉名中生於台灣,曾在巴西攻讀牙科。如今,他是玖龍紙業的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還是公司的首席語言專家,會說葡萄牙語、英語和三種中國方言。「有人說,他是男人,卻屈居在女人之下。我老公根本沒在意這個,他不在乎這些虛榮的東西,也尊重老婆是公司的創始人。」

張茵一直主張,女人必須有自己的事業。如果一味想著在家裡相夫教子,未必就能幸福。很多不工作的女人,日子久了就會和社會脫節,對丈夫產生誤會,感情就要出問題:「你想想,如果我天天在家,跟老公說的都是,你吃好了沒有,給你喝個什麼湯啊,時間長了,他肯定覺得我和他沒有共同語言,嫌我煩。」

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使她養成了爽直獨立的性格:「他們總教育我們兄弟姊妹不能占人家小便宜,對人要有禮貌,要學會推己及人,理解別人。如果我們在外面和別的孩子打了架,他們從不去罵別人,只回來教育我們。」雖然父母文化程度都不高,卻能讓八個兄弟姊妹都非常孝順。

張茵記得有一次,她的小兒子初中畢業,要在家裡辦一個慶祝派對。他班裡有個同學老是欺負他,他就不想請那個同學來。張茵當時在外地出差,連給兒子打了三天電話,跟他說:「你一定要請那個同學,必須通過這種方式感動他,化敵為友。人不能記仇。」兒子考慮了兩天以後,終於還是請了那個同學。結果現在他們還真成了朋友。

她總跟孩子們說,做人不能自私,要大方,這樣你才會舒服。
 
張茵的弟弟和二十五歲的大兒子也是玖龍紙業的董事,她的小兒子還在念高中。這位母親表示,兩個兒子如果不能首先證明自己,都不會在企業中升至高職。

「我並不在意在富豪榜上的突出排名,也不擔心一些上榜富豪往往被國稅局和其他部門盯上的情況。我並不害怕,我的每一分錢都是自己賺來的。作為上市公司,我們非常透明。」她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