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案成媒體王道 公共議題隱身

可流 |2013.03.21
1023觀看次
字級

自驚悚的「媽媽嘴」與「醃頭顱」事件躍上新聞媒體後,台灣社會彷彿再也沒有其他重要大事一般,二十四小時輪播的電子新聞媒體,以不可思議的大篇幅,鉅細靡遺地報導並臆測事件發展過程。

非但如此,還罔顧偵查不公開原則,完全不理會「犯罪嫌疑人」在確定犯行以前的基本人權,不僅深入挖掘嫌疑人身家背景,甚至主動建構犯嫌的性格樣貌,試圖將其包裝成某種面目。

前陣子,某電視台兩位政論節目主持人因收視率不佳而下台,政論節目之所以收視率不好,據傳並非太過偏頗特定政黨與替特定議題護航,而是輸給了談怪力亂神的新型態談話性節目,「媽媽嘴」與「醃頭顱」事件正好是新型態談話節目最愛的主題,或許這也是為什麼電子媒體無不傾全力放大報導,因為誰都不想跟收視率過不去。

也許有人會說,別看那些爛媒體就是了。有媒體識讀能力的人或許可以說不看就不看,並且透過其他管道找到新聞資訊,卻不代表具備公共性質的新聞媒體頻道,可放任自己毫無節制地報導任何它們想報導的新聞;新聞媒體雖是民間企業,卻因產業的特殊性,不能完全以市場導向,而罔顧人民的基本求知權。

如果想遏止特定媒體碰到可炒作的議題就無限上綱的大量報導,最好的方式就是監督,例如:若看到踰越新聞倫理分際的報導,隨即向主管機關投訴,並寫信或打電話到新聞節目的客訴單位表達意見,最在意收視率的媒體,一旦知道大多數民眾並不熱愛如此報導方式,便會識趣調整。

我們應該更認真的監督新聞媒體,不要令其淪為炒作「媽媽嘴」、「醃頭顱」等事件的園地,卻遺忘了更重要的國家重大公共議題的報導與追蹤!

可流(台北市/文字工作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