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龢綜合外電報導】關於家庭結構對信仰的影響、家庭變化對教會的衝擊,根據美國價值觀研究機構發布的最新相關研究報告顯示,離婚導致宗教信仰的虔誠度以及參與宗教活動的意願降低。
據統計,美國每年約有一百萬名兒童經歷父母離婚,全美有四分之一年輕人來自失婚家庭。相對於在完整家庭成長的孩子,離婚家庭的孩子成年後比較缺乏宗教信仰。
在完整婚姻家庭中長大的兒童,有逾六成的人非常或相當虔誠,逾三成年輕人幾乎每周上教堂並參與宗教服務,而離異家庭的相對比例分別為半數、二成五。逾六成受調者認為,在父母分離期間,教會沒有人提供幫助,是導致離婚家庭的孩子缺乏信仰、較少上教堂的原因之一。離婚的父親只有三成會鼓勵孩子信仰宗教,而在完整家庭逾六成的父親會這樣做。有些人認為,他們的核心精神價值觀受到父母離婚的損害。
該報告強調,宗教信仰是家庭功能之一,家庭中長幼、尊卑、夫婦、親子關係,往往因共同的信仰,接受同樣的啟示與薰陶,得以美化家庭生活,同時由於宗教教義的導引,提供共同奮鬥的理想與目標,有助增進家庭和樂安康以及面對生存競爭的凝聚力。
有牧師指出「對一個離異家庭的孩子來說,教堂能以敬拜、聖事、音樂、學習、進餐及娛樂的形式,成為歡迎及保護他們的固定場所。」因此建議,要多關心離婚家庭的成員,例如教堂預留房間做為單親兒童和青少年的中途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