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法大典-- 5副住持集體創作 開新局 慧傳法師

 |2013.03.13
1940觀看次
字級



慧傳法師:
師心為己心,師志為己志


「副住持」一職,其工作重點,就是協助住持。尤其在這次傳法大典及晉山陞座的法會中,有個很重要的儀式,就是在新住持宣誓後,第九屆的宗務委員全體,要向新任住持宣誓全心護持。最主要的用意,在於佛光山是一個集體創作的道場,任何推動人間佛教的事務,都是大家團結一心、互助合作來完成的。

不管佛光山以前有沒有「副住持」的存在,這個職位的成立意義,就是共同護持住持,共同推動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弘法的理念,這個心念比什麼都重要,副住持只是一個職務上的名稱,是要多負一份責任的用意。

若要問我成為副住持後有什麼心情?我想,「師心為己心,師志為己志」這兩句話可以表達,星雲大師的想法和志向是什麼?我們不但要能懂,還要去配合、去推動,因此這十個字就是我的心情。

我已是都監院院長,本來就有很多事務要處理;現在多了個副住持的名位,代表要做的事更多。至於「更多」的意義,簡言之,就是要更加護持人間佛教的推動。

人間佛教也落實在我個人日常生活裡,百忙的庶務中,我運用禪門的一句話:「靜中養成,動中磨練。」來應對不同的境界。當我獨自安靜下來時,我安靜地休養,不管是念經、打坐、拜佛,都一念不生,完全靜定;但一旦動作時,則向外追求,投入其中,就像一部汽車,不開時電瓶要關掉,但發動後則一邊開、一邊充電,生活中隨時見到佛法,這就是人間佛教的真義。〈阮愛惠〉

慧昭法師:
為每個人做得度因緣

出家二十一年至今,我出家並非僅為解脫生死,只有一個動機—為大眾服務,無論擔任任何執事,為眾奉獻的理念未曾改變。

佛光山向來提倡「人間生活禪」,身為出家眾在外弘法之餘,更要有內證、內修的功夫,真正做到「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如此,在修行過程中才不會有障礙或世俗化的問題;現今,我擔任佛光山修持中心主任一職,轄下包含:禪堂、淨業林、念佛堂、抄經中心,同時也是福慧家園的住持,皆是佛光山的修持單位。

在佛法修行上,分有外弘、內修兩部分。如《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意指心靈沉澱,著重於內修層次;而生其心就是創造力、創新,偏向外弘。舉個例子,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的傳奇,大家耳熟能詳,然而蘋果的成功與賈伯斯曾在蘋果園禪修有很大關係,讓心靈寧靜沉澱不散亂,因此「極簡」的禪風始終是蘋果產品的核心。

今能接任副住持一職,非常感謝大師、佛光山常住給的因緣,讓我有更好的機會繼續為大眾服務。「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日後,我仍會持續將修持中心的本分事顧好,進一步以副住持的身分,輔佐宗長共同弘法利生,一起推動大師人間佛教的理念,將佛教落實在生活中,進而推廣至五大洲,讓每個人都有得度的因緣。〈郭書宏〉



 慧倫法師:
多元形式領眾  更易親近佛教

自從一九九八年在佛光山出家,我曾擔任都監院頭單書記,也於二○○五年起,赴大陸負責祖庭宜興大覺寺建設工程;三年後,有因緣到台東潛心禪修,可以說擁有行政工作、大陸經驗及禪修基礎。而今榮任佛光山副住持,亦擔任佛陀紀念館的頭單書記,常接引陸客認識佛館、深入佛法,不時也會到佛光山各道場進行佛學講座,以佛法與信眾廣結法緣,種種的機緣與累積,事後來看皆是相輔相成。

「提供什麼樣的佛法,給現代的芸芸眾生」,是我常思惟的一句話。而今身負佛光山副住持的重責,日後弘法利生任務將尊重常住安排,自此職務責任更重,我也期許能以多元形式,引領人們更容易、更願意親近佛教,進而認識自我、深入人間佛教,帶動個人、家庭、社會、國家與世界的整體提升。〈郭書宏〉


 慧峰法師:
讓佛法在西方本土化

 幾天前,才知道我當選副住持。十一日下午在典禮綵排的過程中,我凝望著台上的釋迦牟尼佛像,佛陀正以悲憫的眼神看著我們。我心想,佛陀雖不在世,祂的法身和佛法還在。大師將在佛像之下為我們授法,他和佛陀的法身和佛法很靠近,但其實中間隔了兩千多年的時空,整個佛教的歷史,就在這段時空裡。

兩千多年來,佛教代代傳承,少了其中一位傳人,歷史就缺了一段。每一代傳人,都把傳承當作最大的責任。然而說到傳承,實在太不簡單了,因為佛法的內涵那麼深,就算奉獻一輩子想要對它有多一些的了解,都說不上能了解多少,還侈言要傳承給下一代?然而「傳承」的這個重大使命,竟已真正到我身上來了!

我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承擔這個使命?第一,我不能拒絕它,我若拒絕了,下一代怎麼辦?第二,我還要多學習,並發揮我的專長。

在佛光山學佛是很幸福的,因為我們有難遭難遇的星雲大師,大師在佛法的修持及成就是全面性的,這是很難遇到的明師。我希望自己以後也能有全方位的進取,但目前先在教育方面盡力,因為教育工作就是一種傳承。此外,我還可以為佛教作的奉獻,就是把漢傳佛教流傳到西方,讓佛法經過語言文字和文化的轉譯在西方本土化。

相對於其他四位優秀且各有專長的副住持,我是比較年輕的,因此感到壓力很大,但想到身邊隨時有大師和師兄、長老可以請教,我就不覺孤單害怕,我相信大家一起做,就有「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明天。〈阮愛惠〉

  慧開法師:
以生命力帶動生命力

【人間社記者陳璿宇大樹報導】慧開法師在學術界擁有生死學權威之稱,他將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在教育體系作育英才,從台大畢業出家後,進入普門中學教學,到美國就讀博士,他一直沒有離開過弘法。

慧開法師把教育理念與佛教理念融入教學,結合理論與實務,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他談及,感謝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的睿智,為南華大學找到有理念的校長林聰明,以橫跨產、官、學三個領域的行政經驗與能力,以嶄新方式開辦「南華希望工程」。

他進一步表示,「南華希望工程」是將教育部的卓越計畫,結合佛教義理,「以生命力帶動生命力」—即是老師用生命貫注於教學,關懷鼓勵學生,將佛教自覺的精神帶入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品德教育、人生態度著手,讓學生去體驗成功,啟發他們內在生命潛能,他期望南華大學成為一種典範。

慧開法師表示,這次承擔副住持一職,是為協助住持弘揚人間佛教,星雲大師常講集體創作,以佛光山目前的規模與基礎,已是宗教、文化、教育重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