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植樹節】漫談愛種樹古人

辛銳 |2013.03.12
2292觀看次
字級

植樹綠化是當今環保工作重要的一環,今天是植樹節,且來談談古代愛樹名人的種樹故事。

周星馳版《唐伯虎點秋香》中有一段經典台詞:「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此非周星馳的原創,而是明朝詩畫大家唐伯虎的詩句。

這首詩叫〈桃花庵歌〉,開頭幾句是這樣的:「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唐伯虎,名寅,字伯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很顯然,詩中的桃花仙人指的是他自己。

唐伯虎不僅喜歡種桃樹,還喜歡種羅漢松。相傳他曾在高義園後側山坡種了一棵羅漢松,至今已有四百多年了。像唐伯虎這樣熱愛種樹的古人有很多。都有哪些呢?

許多皇帝提倡種樹。秦始皇曾焚書坑儒,規定有幾種書不燒,其中就有種樹書。秦始皇登泰山,封一棵松樹為「五大夫松」,還專門下令「無伐草木」。秦代的高速公路——馳道,兩旁栽有青松,岑參詩:「青松夾馳道,宮觀何玲瓏」,可為明證。

有了秦始皇這個榜樣,歷代皇帝在種樹這件事上都不遑多讓,像明永樂、清乾隆都算種樹標兵。不過,種樹最牛的皇帝當屬明朱元璋,他曾封柿樹為「凌霜侯」,並制定全民植樹政策。據估計,洪武年間種了約十億株樹。

有皇帝做表率,古人種樹蔚然成風。《世說新語》記載,晉桓溫北伐,途經金城,見其為琅琊內史時種的柳樹,已十圍粗了,慨然嘆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

和桓溫同朝代的陶淵明也愛種柳,他歸隱後在自家門前種了五棵柳樹,自號「五柳先生」,以此為樂,寫下「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縈縈窗下蘭,密密堂前柳」等佳句。

杜甫居成都草堂,為給草堂綠化,他到處尋覓優良樹種,他曾寫〈憑何十一少府邕覓榿木栽〉、〈詣徐卿覓果栽〉詩,就記錄他找榿樹和果樹。

白居易種樹的熱情非常高,從其詩文裡可知他種過山石榴(杜鵑)、山櫻桃、竹、柳、桃、杏、榆、梅、蓮、荔枝等。白居易當過中書舍人(別稱紫薇郎),對紫薇花十分鍾愛,有「紫薇花對紫薇郎」、「紫薇花對紫薇翁」詩句傳世。

柳宗元也是位種樹「大家」。他當柳州刺史時,曾種過柳樹,作詩自嘲道:「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他還種過黃柑樹,說:「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便城隅。」柳宗元還寫過一篇〈種樹郭橐駝傳〉,總結了很多種樹經驗,以及防治病蟲害的方法。

蘇軾種樹品種繁多,絲毫不遜色於白居易。他種過松柏、柳、竹、桑、栗、棗、蓮、柑橘、柚、荔枝、楊梅、枇杷、含笑等,樹種含蓋東西南北,蔚為大觀。他還寫過《種松法》等文章,以實際行動向柳宗元看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