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戲曲、小說裡,經常有老婦人的形象出現,她們時而巧言令色,奔走於豪門,為人幫閒拉縴;有時也以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充任為人排憂解難的角色。她們的隨機應變、滑稽逗笑與客觀環境的艱苦,拉開作家意欲諷刺社會的戲劇張力,她們的聰明佻達與醜態百出,惹人嫌棄又製造笑料。
例如《紅樓夢》裡的劉姥姥,這位村氣十足的老嬤嬤高齡七十五,為了女婿窮困難熬,不得不「捨出老臉」,到城裡去跨高門檻兒。
劉姥姥第二回進賈府,更使出了怪老憨相的一面,使得大觀園裡的人更將她當作丑角戲耍。
劉姥姥這個久經世故的老寡婦,初次見到賈母,便興起一個巧妙討喜的稱呼:「請老壽星安!」當她拿起象牙筷子的時候說道:「這叉巴子比我們那裡鐵掀還沉,哪裡拿得動?」吃鴿蛋時又大驚小怪說:「這裡的雞也俊,下的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得一個。」
王熙鳳和她一搭一唱道:「一兩銀子一個兒呢!」劉姥姥便伸筷子要夾,那四楞鑲金的象牙筷子卻哪裡夾得起來?因此滑落下地,姥姥便又嘆道:「一兩銀子沒個聲響就沒了!」
一會兒見了八哥,姥姥又賣乖:「誰知城裡不但人尊貴,連雀兒也是尊貴的。偏這雀兒到了你們這裡,牠也變俊了,也會說話了……那籠子裡的黑老鴰子又長出鳳頭來,也會說話呢!」隨後在筵席間,附和鴛鴦、鳳姐的調笑,說出:「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個老母豬,不抬頭!」果然引得全場大笑!事後又對鳳姐、鴛鴦說道:「妳是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不過大家取笑兒!」
劉姥姥到了賈府處處引人發噱,配合著鳳姐兒「哄老太太開個心兒」。可見其為人機警,應對頗有尺度,又善於逢場作戲、見廟燒香。於是博得賈府老幼尊卑的歡心,更在臨行前獲得人人送禮,滿載而歸!
明清小說的世界裡,作家顯然刻意描繪市井生活裡女性丑角形象,她們出身於市井鄉里,經歷生活的磨練從而產生機智,因此讀者經常可見以潑辣奔放的筆調,諷刺調侃的語言,反映中下階層女性丑角在生活中努力突圍的無奈與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