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長彭博心懷公益,對紐約市民的日常生活幾乎無事不管。圖為二月二十七日他會見副總統拜登談論槍枝管制後舉行記者會的資料照片。圖/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紐約的管家婆市長彭博從抽菸、垃圾食物、反式脂肪、嬰兒奶粉配方,管到食品含鹽量,最新的大瓶含糖飲料禁令尚待十二日生效之際,他為了預防市民失聰,對民眾,特別是所謂「iPod世代」戴的耳機宣戰,針對社群媒體,發起民眾教育運動,名為「聽力喪失預防媒體運動」,警告民眾用耳機聽音樂不要太大聲。
紐約市衛生局負責環境疾病的助理專員南西‧克拉克表示,「在公眾和私人支持之下,我們正在實施一項民眾教育運動,提高民眾安全使用個人音樂播放器,以及大聲、長時間使用耳機的風險意識」。
彭博對紐約人和紐約各行各業發出的聲音太大,早有意見,二○○五年就簽署一項叫「平安夜行動」的法律,整頓建築工地手持式鑽牆機的噪音和夜店音樂的音量,「使紐約市安靜一點,適合居住一點」。但這回開始管個人。
《紐約郵報》報導,民眾教育運動將以少年和青年為對象,舉辦相關主題的訪談,並且以臉書與推特等社群媒體為宣導重點。是否邀請知名藝人幫忙宣導,還在考慮。
今天年輕人的聽覺問題早受專家關注。傳統耳機是耳蓋式,iPod世代是第一個使用耳塞式耳機(earbud)的世代,耳機直接塞入或插入耳道。
專家指出,比起一九八○年代的Walkman,今天的音樂播放器對聽覺聽力威脅較大,裡面有聽不完的歌,電池壽命又久,聽歌的時間拉長,聲量也提高。
而且,因為耳塞式耳機隔音效果一般不佳,使用者往往提高音樂分貝,以便蓋掉背景雜音。
結果是,根據美國最新調查,一九八八到二○○六年,青少年聽力受損勁增百分之三十。
iPod最大聲可達一百一十五分貝,雖然專家說八十五分貝為安全,但低一點還是比較好。專家說,愛護自己耳朵又不打擾別人的標準,是你旁邊的人不應該聽到你耳機裡的聲音。
彭博的預防聽力喪失運動,目前還在教育階段,會不會貫徹推動落實辦法,有待觀察。
他管的事情大都連帶罰則,例如十二日要生效的大瓶含糖飲料禁令,市內餐館、電影院、運動場所、街頭販賣車不得出售十六盎司(四百七十三西西)裝的含糖飲料,違者罰款二百美元(約新台幣六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