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幼童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容易導致學習表現不佳,甚至造成偏差行為而學壞;美國也針對數千名孩童所做研究發現,診斷出ADHD的孩童,近三分之一大成人後仍具有這種症狀。研究人員同時發現,這些人也較可能出現焦慮、憂鬱、自殺等精神障礙。國內醫師提醒,及早就醫,治療效果好。
署立玉里醫院一般精神科主任游舜杰收治一名國小三年級男童,因相當好動、坐立不安,上課時頻頻弄出聲響吵到學童,座位從正中間被老師移到最前面加強看管,後來被移到最後一排。
這名男童上課無法專心,經常與老師插嘴或頂嘴,作業也經常遲交,有時候與同學一言不合就打人,男童的母親已經向老師和許多家長道歉過無數次。
游舜杰在評估診斷後,發現這名男童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所以出現這些過動和衝動臨床表現,這些症狀容易導致學習表現不佳,如果人際關係不良,長期下來容易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籤而出現自暴自棄、偷竊、打人等偏差行為,甚至未來可能因犯罪行為而成為社會邊緣人。
游舜杰表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兒童精神科中,治療效果最好的疾患,通常使用藥物治療的效果相當好,若合併行為治療,鼓勵小孩合作服藥,再加上家長和老師的衛教,更可增加好轉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