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教授把《台北人》帶到美國休士頓,把《父親與民國》帶上文化講壇。
白教授寫台北人時,只有二十五歲,以年輕悸動的琴弓,撥弄了一九四九年由大江南北遷台的外省人那根動蕩辛酸的心弦。這本書,是以文學寫歷史的滄桑。
半個世紀後,白教授七十五歲,以成熟穩健的眼識、思父憂國的心懷,整理出父親白崇禧將軍戎馬一生的照片,挖掘照片背後的影子。
《父親與民國》,替近代民國史散渙模糊的面紗勾出大樣,這本書,是以歷史寫歷史的滄桑。
休士頓及美南大地區的華人老中青三代,有幸親聆白教授講述成書過程,是一席文化盛宴。
旅居海外的華人,對中華文化的接觸有限,休士頓是新興的工商大埠,是美國南方華人聚集的重鎮,海外遊子在異域立足不易,生活步調緊湊,對文化活動深深渴求,佛光山在休士頓設立了「中美文化講壇」,為美南這塊缺水的沃土注入清流。
華人在海外,是移植的蘭花,蘭花在異地,要兼顧融入本土又不失其根基本質,因此海外華人除謀生外,還有許多功課要做,「中美文化講壇」為這門沉重的功課開了一扇窗,透進一線陽光,移植的蘭花,在眾緣和合下,認真栽育,不會成為失根的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