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據維也納媒體報導,一年一度的「金鼻子剽竊獎」揭曉,德國反剽竊行動協會日前在全球規模最大的法蘭克福消費品博覽會上,公布二○一三年的獲獎名單。今年獲得剽竊一等獎的是卡達多哈市政工程局,明知是剽竊,仍讓企業仿製西班牙女建築師貝特加麗設計的路燈,堂而皇之地裝飾多哈的一條街。
「金鼻子剽竊獎」是德國設計師里多布瑟在發現他的設計被仿製後,於一九七七年所創立的,獎杯是一個長著金鼻子的黑色小矮人,以「表彰」那些最大膽的仿冒企業。
里多布瑟表示,希望藉由剽竊獎頒獎活動引起大眾關注,對剽竊者產生威懾,使從事剽竊生產或經營的企業信譽受損,進而抑制剽竊活動。
今年獲得二等獎的是德國著名連鎖百貨公司考夫霍夫,仿製葡萄牙系列瓷器「伊索拉」,冠以本店品牌銷售。
剽竊三等獎得主是德國阿道夫維爾特公司,他們的傑作是仿製原產台灣的一種坡口剪刀。
最驚人的是一款原產於瑞士的廚房剪切機,居然被法國、日本、南韓、台灣等至少七家公司仿製,獲得今年的剽竊特別獎。
德、印仿製品速增
「金鼻子剽竊獎」評選方式:由被仿冒的企業帶自家產品、仿冒品及已開始司法維權的文件,向反剽竊協會提出「金鼻子剽竊獎」候選人建議。協會收到建議後,會直接聯繫仿製企業,聽取意見。企業只要收回仿製品,或能證明沒有仿製,就可從名單上除名。否則,將被列入剽竊獎候選名單。
歐盟海關統計顯示,二○一一年被歐盟海關沒收的仿冒品有一億一千五百萬件,價值十三億歐元(約新台幣五百一十一億元)。仿製品的主要生產企業在東南亞、拉美、東歐和土耳其,但主要進口商和下訂單的企業絕大多數都在歐洲發達國家,包括德國。
歐盟相關機構表示,為逃避歐盟海關的檢查,仿冒品進入歐盟的管道近年出現了變化:一是利用杜拜等自由貿易區進行轉運,歐洲進口商先將仿冒品運到自貿區,重貼標籤後再發往歐洲,隱匿產品的原產地;二是通過網購、郵寄逃避海關檢查。
仿冒早已是全球性的問題。隨著大陸的仿製品減少,德國、印度的仿製品卻迅速增加,德國仿製品從二○一二年的百分之十九上升到目前的百分之二十六;印度從二○一○年的百分之十三上升到百分之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