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過了,歡樂、熱鬧的農曆春節氛圍也該結束,應及早收心,回歸職場、校園,展開又一年的努力打拚,同時也應檢討連串活動背後隱藏的問題。
輸人不輸陣,幾乎每個縣市都卯足了勁,舉辦各種應景活動,共同點是花大把鈔票,費盡人力物力。景氣低迷,人心苦悶,人們抓住機會「及時行樂」,明天的事,明天再說。因此,項項活動都人擠人,車馬水龍,把交通擠爆。
活動也衍生連串問題,以放天燈來說,滿天飛揚後,掉落山巔水崖、防風林的天燈殘骸,隨處可見,一旦引起火警,不堪想像。
再以台東炸寒單爺、台南攻蜂炮城為例,萬炮齊發,肉身抵擋,年年都有意外,不但吵人,還會傷身,甚至引發火災。連台東縣長黃健庭都說了重話,「痛定思痛」提出對策,包括晚間十時後不能燃放鞭炮,台東天后宮也訂陣頭遊行公約,違規團隊三年內不能參與遊行。
民俗活動立意良善,也應與時俱進,不妥又危險就應改進,像今年新竹縣主辦的「台灣燈會」,強調低碳綠能高科技,借重高鐵站與新竹科學園區,符合環保,交通便捷,又有看頭,快樂賞燈之餘,還有深層意涵。
喜壯(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