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七歲時,母親帶著我步入宜蘭市的雷音寺拜佛。我們越過一座小橋,橋下是流水清澈的溝渠,母子踏著沉穩的步子,捧著虔誠的心,跨進素雅莊嚴的佛寺。霎時我遠離了擔憂煩惱,踏上清淨美好的當下。我看到靈山法會的三尊佛像,被那莊嚴光明的氣氛攝受。我跟著母親跪了下來,內心覺得找到皈依處,找到庇護的佛菩薩,心中有著受到寵愛的感覺。
那段日子裡,母親生了一場大病叫肺結核。這種病當時在台灣沒有特效藥可以醫治,死亡率很高。母親是為了打工賺錢,到軍醫院裡賣早餐受傳染的。母親病得面黃肌瘦,後來連咳嗽也變得虛弱,常常臥床無法工作。看她陷入病苦,我不免有些擔心和惻隱之情。
我的嬸婆是母親娘家時的堂姐,姐妹情深,媒人也是她做的。所以她常來探病,擔心母親的安危,到處想辦法替母親治病。有一天她為母親去排了八字,說母親沒辦法活過三十歲。她急中生智問道:「聽說命可以改造,有什麼方法可以造命嗎?」這位長者排了我的八字告訴她:「這個孩子有善根,讓母親帶著孩子去拜佛學佛,會有大改變。」
於是,母親決定要去佛寺禮佛,拖著虛弱的病軀,牽著我的小手,走了六公里路來到宜蘭市的雷音寺。我們虔誠的膜拜,獻上一束果園裡摘來的小花,點上一炷香,祈求造命,要皈依三寶,實踐三皈三學。從那一天開始,我好像得到佛菩薩的護祐,也深信媽媽會康復,家裡會平安。更許願自己要做一個有用,能幫助父母的孩子。
我的虔誠信仰從這一刻開始,很快發展出宗教情操,拜佛學佛不輟。每個月都會到雷音寺禮佛,參加法會和聞法。我第一次見到星雲大師,被他高大莊嚴的風采所懾服,我喜歡拜佛學佛,決心做一位佛弟子。
回憶第一次參訪雷音寺的經歷是如此的殊勝。那是一個天氣晴朗的上午,我們母子就在陽光和佛光交織中,與佛菩薩作了虔心的接觸。我拜得特別的用心,祈求著佛菩薩賜給母親健康,我誠摯地重複祈求,深怕佛菩薩會忘記這件事一樣。回家的途中,走累了就在一棵大樹下歇會兒,河水靜靜地東流,像在洗滌我們母子的煩惱,藍天和白雲似乎就是佛菩薩給我們的允諾。
我對母親說:「我很認真地向佛菩薩祈求妳的康復,祂一定會保祐妳健康的。」我看著疲憊的母親,特地安慰這麼說。母親說:「我相信佛菩薩會護祐我們,會指引我們造一個全新的人生,嬸婆不是告訴我們要在拜佛學佛中造命嗎?」我問:「怎麼學佛造命呢?我們已經拜了佛了。」母親沉默一會兒,說不出怎麼學佛和造命,只好說:「我們常常來拜佛,慢慢就知道怎麼學佛造命了。也許,佛菩薩看我們虔誠的心,就為我們改造了命運,賜給我們幸福。」
拜佛禮佛了一段時間,母親的病在軍醫的醫療幫助下,漸漸有了起色。雖然沒有特效藥,但在堅定的信仰之下,真的起了神奇的作用,母親的病漸漸康復。當然,我們對拜佛學佛造命,也就更具信心。
隨著年齡增長,我會自己前往雷音寺拜佛。到了初中三年級,我會用腳踏車搭載母親去禮佛。不過一進入高一,除了固定時間載母親禮佛外,幾乎每個星期都會去聞法,參加教團的活動。有一次,星雲大師為我們年輕人開示說道:「學佛就是開展智慧,年輕人要有智慧貢獻大家,要有能力服務大家。除此之外,還有一樣可以奉獻,看到別人成功做得好,能生隨喜之心,給人讚美肯定,這些都是奉獻。」記得每一次開示都能引發我上進和反省。又有一次他說:「做個好青年,就是要表現出慈悲喜捨。」他做了許多延伸和解釋。更有次他告訴我們青年人,「學佛是要你成為肯承擔,做一個有用的人,不是教你逃避現實,做一個窮人。」
我聽了星雲大師的開示,總會在餘暇或一起做農事時說給母親聽,母親也從中領悟很多。我覺得母親很懂得慈悲喜捨,更知道在精神生活上深耕致富。我也從高一開始依師父的指示,每天禪坐二十分鐘,並讀經看教,長期的努力,對佛法、拜佛、學佛和造命,有了更深更豐富的領會。
我很感恩母親帶我走入佛門,佛教的信仰讓我產生智慧,承擔和生命力,更給了我豐富的法喜和對人生的圓悟。母親現在九十一歲,我還能常常坐在她身邊閒聊幾句,我們分享著所造的命,卻又彼此相知「回頭是岸」的妙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