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莊園裡一株大梅。「大梅」這兩字來自買來時盆上懸掛的小紙牌,紙牌上除了有它的大名還配著照片,照片上沒見著梅花,卻是顆顆碩大無比的枝頭青梅。買它除了想賞梅花,或許多少也貪戀梅子的收成吧!
梅是好東西,可醃漬,可入菜,可泡酒,我們以前曾年年泡一罈梅酒,琥珀色的酒汁十分美麗,入口一股梅香撲鼻,太好喝了。
大梅種在小湖右岸,第一個冬天就花開得密麻麻,此後梅樹愈長愈大,梅花愈開愈多,枝頭熱鬧得不得了。
好香啊!好香啊!花開時節,人人走過,都會深深吸一口氣,也無不讚歎梅花之美。
只是,大梅開了大大梅花,卻忘了它的另一個任務──結梅子。年復一年,只有梅花而沒梅子,花謝之後迅速長出綠葉,竟一顆青梅也沒,這就不無遺憾了。
朋友說,種果樹一定要勤加施肥,土地貧瘠哪結得出梅子?我卻不想如此,我更希望的是它就和我們園裡任何一株植物一樣,是一株大地裡的梅樹,而非果園中的水果樹。
大地裡的植物,自己找陽光、找水分,自己找成長的營養,依著本性和環境,開出合宜的花,如果條件適當,自然也應結出合宜的果。如果為了促進結果而給它添這個、添那個「營養品」,為了美觀或方便採果而修枝剪葉,感覺上好像並非真心愛它,而是有目的的愛。而且,這也大大違反了大自然。
我愛梅花結梅子,我更愛梅樹活得自在,我欣賞自在自然的梅樹,更勝於愛透過人為介入之後獲得的梅樹枝上累累青梅。
人們喜歡到公園散步,到果園採果,圖的是親近大自然,既然如此,何不讓大自然更自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