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傷口 未護理保養恐留疤

 |2013.02.21
4281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春節剛過,皮膚科門診收治不少遭水母螫傷、礁岩割傷、蚊蟲叮咬、毛毛蟲接觸皮膚炎,導致皮膚過敏紅腫的個案增多,有人只是小傷,但疤痕卻相當恐怖。

開業皮膚科醫師吳敏綺指出,許多人常因傷口較小不在意,也沒有擦藥,認為傷口自然會痊癒。但這些小傷口過一段時間後,傷口附近的皮膚色素就會沉澱,留下難看疤痕,才急忙就醫治療,成效有限。

臨床顯示,傷口表面肌膚傷口結痂脫落後的三至六個月,是形成肌痕的關鍵,為避免傷口出現疤痕,吳敏綺建議皮膚傷口恢復後,可以選擇富含維生素A與維生素E的產品,藉以改善肌膚彈性、紋理及膚色,並強化保濕幫助傷口的癒合。

含有薰衣草與洋甘菊成分的保養品可鎮靜消炎、消除腫脹,也可選擇滋潤好吸收的油類產品。塗抹時用圓點畫圓方式按摩,穩定肌膚組織,也可以減少疤痕產生。

吳敏綺強調,盡快讓皮膚傷口消炎,降低感染風險,若放任不管,傷口持續發炎、紅腫甚至化膿,就會增加留疤的機會。

吳敏綺建議,民眾出遊時,應隨身攜帶防水貼布膠帶,以及含有類固醇的過敏藥膏、含抗生素的藥膏。不小心受傷立即塗藥,例如曬傷時可先泡冷水,再擦類固醇藥膏及滋潤乳液;擦傷時如有破皮,應塗抹含抗生素藥膏。

有年輕人到國外做暫時性刺青,用貼紙或色素直接畫在身上,吳敏綺曾收治一名二十多歲男子,在手臂上刺了黃色卡通圖案的小鳥,卻沒好好照顧,皮膚對色素過敏,導致手臂紅腫發炎,手臂皮膚真的出現一整片黃色小鳥「立體圖形」,後來趕緊就醫,塗抹類固醇消炎,並擦左旋C等保養品,色素才逐漸淡化。

許多民眾趕在年前做皮膚雷射,但可能留下開放性傷口,且結痂約在術後一周逐漸脫落,皮膚會呈現粉紅色,此時更需做好防曬與保養,以免皮膚反黑、色素沉澱,愈弄愈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