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第一座道場--壽山寺

淨 慧 |2006.11.05
4848觀看次
字級

一九五八年,在陳族先生的引介下,高雄市長陳武璋先生拜會星雲大師,談及中央政府已開放壽山公園,希望大師能於山頂建一佛寺。但因大師台北法務繁冗,遂未積極進行,直至一九六三年二月開始建寺,翌年十一月竣工,並舉行落成典禮的壽山寺,這是佛光山最早創建的道場。

壽山寺興建後,由於大師常往來於宜蘭、台北弘法,其間幸得月基長老、煮雲法師,及善定、慧定二位法師的鼎力護持,及諸多善信的財力、人力、心力布施,壽山寺展開了弘法度眾工作。

一九六五年,大師感於若欲佛法興隆,提高佛教地位、提昇信眾素質,培育佛教人才乃刻不容緩之事,故於壽山寺創辦壽山佛學院。

雖然財力常常捉襟見肘,難以支付學院龐大開支,但大師仍然「日日難過日日過」的支撐著。為度難關,不提倡趕經懺的大師,通宵達旦一人至殯儀館誦經念佛,為的是要募得教育基金,讓學生安心學道。如今,在各地住持一方的僧侶,大多出身於壽山佛學院。

當年大師所寫「壽山寺創建的緣起」木匾額,歷經四十幾年歲月仍懸掛壽山寺三樓:「今寺雖成、弘法利生之事業尚待建樹,雲之創寺之願實為弘法利生也,凡本寺住眾乃護法信徒,應體諒創寺之苦心,秉開山之志願,無廢佛子之責,不做意氣用事,不為名利之爭,克勤克儉,上求下化,自利利他,自覺覺人,使自身品德日增,社會老幼有養,方不愧為壽山寺之住眾及信徒也。

壽山寺永為十方僧伽道場,非出家眾不得任住持、監院,在家信徒只可護法,不得假財團法人之名,安立管理人之實,更不得妄為干涉寺政,他日住持一職,宜由寺眾中出家者,公選有德有學有能力弘法利生者任之,望雲之信徒,當恪遵守,毋或廢弛,庶可不負四恩而三有均資也。」

這一塊記載大師開山精神及本山宗風的木匾額,透露出大師的睿智,為僧信立下清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