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市政府頻頻喊窮,部分地區卻以發揚在地特色為由,猛辦同質性高或名不副實的活動「燒錢」,以致到處可見五花八門的農畜漁產品等節慶或文化季。
浪費民脂民膏的結果,不但毫無特色可言,且未獲得相對的經濟效應或促進觀光收益,簡直就是政治兒戲。
宣揚地方文化,發展產業特色,創造富足祥和的生活水平及環境,雖有其重要性及必要性,也是政府和人民努力的目標,如何打響知名度,發揮事半功倍的效能,則應有不同的方法、創意及途徑,不一定要花大錢或充場面。
筆者認為,地方政府應該嚴格審查活動內容及補助款項運用,並且結合鄰近地區或同質性活動共同舉辦,避免多頭馬車及疊床架屋的浪費,一方面可以鼓勵企業贊助,當地商家及民眾分工合作,唯有群策群力,才能互蒙其利,共享努力成果,讓產業實質能量真正活化。
紀安琪(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