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令人「神魂顛倒」的「除夕報告」

黃光國(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2013.02.19
1706觀看次
字級

在春節年假前一天,中研院發表「高等教育及科技政策建議書」,指出:近二十年前教育政策推動「廣設大學」,大學校院由五十八所增為一百四十八所,入學幾無淘汰機制,人才素質漸趨低落,如今更因少子化衝擊,預估十三年後將有四成大學倒閉。

中研院指出的問題其實根本不是「新聞」。早在二○○三年,我跟一群教育界人士組成「重建教育連線」,出版《教改錯在那裡》,便已經把教改造成的諸多後遺症說得清清楚楚。這道理十分簡單:今年要進大學的人早在二十年前便已經出生,只要看我們人口出生率的變化,便可以「精準」預測有多少大學要面臨倒閉的命運。中研院人才濟濟,怎麼到今天才看出這個問題?

怪異的是:十年前我們提出這些問題的時候,以李院長為首的「教改派」堅決不肯認錯,教育部也裝聾作啞,若無其事地繼續推動他們所謂的「教改」。

更怪異的是:今天中研院再度發表「高教政策建議書」,批判「廣設大學」政策錯誤,而李遠哲居然在這份「高教建議書」上掛名「顧問」,擺出「一切與我無關」的姿態。難怪有人說:在台灣,「諾貝爾獎」等於是封建時代的「免死金牌」,搞出天大的紕漏,只要推出「諾貝爾獎」得主當擋箭牌,就可以不必負任何責任!

在教改時代,據說教育部長的任命,都要經過李遠哲點頭。所以曾經當過教育部長的當年教改大將在看到這份建議書後,立刻跳出來「澄清」:當年四一○教改活動喊的「廣設高中大學」是指「廣設公立大學」,並不包括私立大學云云。其護主心切的「苦心孤詣」,真是令人動容。看起來,大家真是錯怪了李遠哲。問題是:李「顧問」自己敢站出來講這話嗎?

坦白講,今天台灣的教育體制已經給「教改」搞得千瘡百孔,難以收拾。經建會主委管中閔在去年國科會首屆「科學技術發展諮議會」上,已經指出台灣教育的四大危機:人才供需落差、教育體制偏差僵化、人才培育不符需求、國際人才競逐失利。這四大危機無一不是「教改」造成的後遺症。他表示,台灣一年有近三十萬名大學、研究所畢業生,大多是「高不成,低不就」,到業界不會操作機器,也無法做尖端研究。

「國日衰,民日弱,不旋踵之間,國將無可用之人。」他在會議中,引用清朝大臣林則徐談鴉片問題的名句,直言台灣再不積極解決人才困境,不出三到五年,將淪為「三流國家」。

這些都是教育部應當「自我反省」的問題。可是,長久以來,教育部一向是以中研院的是非為是非;以中研院的政策為政策,唯唯諾諾,不敢檢討「教改」造成的後遺症,也不敢有自己的政策主張。國家教育研究院雖然養了一批研究人員,但這個教育部的「智庫」,卻像是患了「腦性麻痺」一樣,不做政策研究,對於這些問題,更是視若無睹。按理說,教育部看到中研院的這份「高教政策建議書」,應當會感到「頭痛欲裂」才對,可是,因為這份令人「神魂顛倒」的「除夕報告書」的發布時間「拿捏得宜」,經過春節年假的冷卻,教育部也只能擺出「敬謹接受」的姿態,不敢妄置一詞。今天的教育部長難道也是李「顧問」任命的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