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訊綜合外電報導】在日本的宗教發展史上,儒教、佛教和民族宗教神道對日本影響最大,因此日本在宗教上是以多元體系為主的多神教。
根據一九八一年的日本宗教統計,日本全國宗教教徒有兩億多人,是總人口數的一點八倍。顯示大多數日本人不只信仰某一個宗教,而是信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宗教,由此可見宗教信仰對日本國民的重要性。
日本企業的現代化從「明治維新」開始,為使日本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政府把大量的企業廉讓給私人。此時,武士階級的特權也被廢除了,多數的武土進入工商界,這些受神道思想和儒教教義薰陶的武士為企業注入了宗教的各種思想和習慣,管理階層的資本家和一般管理者很多是武士出身,因此日本企業文化含有宗教色彩就不足為奇了。
有的企業直接將宗教問題導入企業的經營哲學中。例如,豐田汽車公司就明確提出:「尊崇神佛,心存感激,為感謝而生活」。正是這種「感恩」的思想,使員工充分發揮奉獻精神。
除經營哲學之外,日本企業的日常活動也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松下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被譽為「經營之神」,他一生中最敬重的顧問是一名和尚。在松下王國裡,它的每家公司都設有神社,專門供奉神靈,公司的高級幹部每周都要到神社,由主持神社的和尚為他們說法開示,淨化心靈,好為公司執行政策。
企業透過各種宗教活動,將宗教的教義、精神與企業巧妙結合,再灌輸給員工,使他們相信工作的目的不只是為個人和社團,更重要的是要追求人類生活的共同幸福。
在企業家的言詞中,體現「因果報應」的宗教精神,他們以這種充滿靈性的宗教手法解釋企業與社會、員工與上司,以及員工之間的相互關係,強調人與人之間必須以「慈悲」的態度相處,企業發展以人為主,貫徹這種人本主義就是佛教「六和敬」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