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英國的傳媒青年培訓機構說,它已聯合另一○四家相關組織,準備要求傳媒善盡社會責任,修改《編採人守則》。寫作、編排或播報之時,不能蔑視、不能對人的種族、膚色、宗教、性別、性取向或身心殘障有所偏見。不但如此,這些組織認為,「年齡」也得平等,不能動輒將青少年當作幼稚、有待管教、不能自明事理的人,同理,「半百老翁」等等用語也得避免。
這則新聞顯示,語言文字既可溝通,卻也經常反溝通。二月十四日大年初五是西洋情人節,新聞說「中山北路幸福燈海 浪漫四公里」。何以浪漫才是幸福?標題換成「淡定四公里」行不行?淡定可以很幸福,如同君子之交淡如水。
新聞內文又說「情人節活動,情侶親吻三秒即可免費進入林語堂故居」。二十餘字全然符合我們的日常見聞,但若細想,或可承認,這則新聞在約定俗成的同時,再次複製主流,在情人與異性戀之間,畫上等號。
諸如此類的文字,有待改進,再舉前引新聞做為例子,假使希望平等對待不同的性取向,做法有三,可以同時並舉。一是治標,推廣「媒介識讀」或「媒介素養」課程,同時將這些例子分門別類,化作研習討論的題材,提醒與演練語言的陷阱,從而減少身陷其中,致使不能自拔的機會。
二是治本。比方說,改成「情人節活動,有性無性、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或變性都很好,擁抱三十秒或親吻三十秒秒即可免費進入林語堂故居」。標本對照,治本必須不厭其煩地鋪陳文字,顯得累贅,難以符合我們的表達習慣。不過,一昧只求節省力氣,後果就是以某種習慣與傾向,通過無邪的日常新聞,蔑視了另類習慣與傾向。這個斧底抽薪之計仍然必須從事,直至完全改變或調整表述的習慣,或者,假以時日,需要既然是創造發明之母,人們按理就會研發能力,鎔鑄新的語彙,以簡約用詞,傳達性傾向的平等內涵。
標本之外,另有很多時候,不必大費周章,僅需遣詞用字稍作變化,就能比較如實地平等待人。還是前述新聞做為例子,不寫「有性無性、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或變性都很好」,改為「異性戀與否都很好」,也成。
此外,新春期間好整以暇,倒是可以繼續玩玩「文字遊戲」,試著變化相因承襲的意識,信手拈來就有一個例子。
除夕前一天,中央廣播電台報導,古巴異議人士、反對派團體「白衣女士」成員戴爾加多(Gisela Delgado)等兩人申請出國遭到駁回。與此同時,卻有一位古巴最著名的異端桑琪絲(Yoani Sanchez)已獲核可出訪巴西。央廣的標題是〈古巴反對派成員申請出國遭駁回〉。望文生義,讀者不看內文,就可再次強化早已存在的認知。於是,這則新聞了無新意:古巴是威權國家,政治反對派又不能自自由進出國門了。
但是,古巴有政治異端,出不了國,卻另有名氣更大的人,得以自由出行,那麼,這是強烈的對比,鬆動了日常印象。既然如此,標題假使改成〈古巴最知名反對派獲准出國 兩人遭駁回〉,只多三個字,不但更為符合實情,也能讓人一新耳目,好奇古巴是否日漸自信,即將邁進新的年代。喜新厭舊的傳媒在碰到政治意識形態的時候,看來經常一反常態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