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冠軍:
21世紀最被低估的競爭優勢
作者:赫曼‧西蒙
譯者:張非冰
出版:天下雜誌
文/楊聲勇(中興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
去年接了一個政府委託計畫案,主題是有關中小企業經營管理的議題。研究發現德國中小企業為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中堅,中小企業約占全部企業的九九%,產值也占國民生產的五成以上,更創造七成以上的就業機會,出口商中九八%為中小企業。相較於德國,台灣中小企業白皮書資料顯示,台灣中小企業占比與創造就業比與德國差距不大,但其銷售值卻遠低於德國,只占所有企業產值的三成,大企業占了七成,且台灣中小企業對於出口貢獻度僅為一六%。兩相比較之下,引發我對德國經濟與產業結構的興趣與關心。
《隱形冠軍》這本書為作者赫曼‧西蒙(Hermann Simon)窮三十年的研究與顧問經驗,蒐集並整理了全球二七○○家隱形又低調,卻非常成功的企業案例分析,希望讀者可從研讀此書的過程中,找到隱形冠軍背後那雙隱形的翅膀(企業核心競爭力),帶領自己的企業飛向卓越與全球競爭的場域。作者發現隱形冠軍藏身於全球各地,儘管文化、企業策略及領導風格可能不盡相同,但這些中小企業仍有其非常類似的部分。例如:在全球二七三四個隱形冠軍中,有一三○七間企業來自德國,二三三間企業來自奧地利、瑞士與盧森堡等德語系國家;加總起來,這個區域的隱形冠軍數量即占全球隱形冠軍企業的五六%,德語系國家出口的持續強勢,應歸功於中小企業。這個發現,與我們過去的研究發現相互呼應、不謀而合。
成功 來自持續專注
這本書提供很多值得學習借鏡的企業
發展策略與典範,特別在這波全球景氣持續衰退與「韓」流來襲之際,台灣曾經是全球的筆電王國,宏碁、廣達與鴻海等國際知名公司與相關供應鏈廠商,
紛紛面對毛利率保五,甚至是毛三到四
的窘境;許多中小企業也面臨必須轉型
與提升的全球化競爭。如何提升中小企業的核心能力,並建構台灣成為亞太地區的中小企業創業與創新平台,培育更多來自台灣的隱形冠軍,勢必成為以貿易與出口導向的台灣,下一
波成長最重要的引擎。
作者也具體提出成為隱形冠軍的關鍵要素,中小企業應聚焦於關鍵的核心能力,因為專注才能持續在核心技術與服務上創新,透過成功與失敗經驗的養分,調和公司的目標與願景,以建構公司永續成長與市場領導地位。接著,公司將進一步運用自己在核心領域的專注與深度,透過全球化當做槓桿,輸出產品(服務)與擴張企業的版圖,進一步維持與擴大市場領導地位。誠如已故哈佛大學教授希奧多‧李維特(Theodore Levitt)曾說過:「長期的成功,來自於持續專注在正確的事物上,每天在一些不起眼的小地方做出改進。」
記得有一首時下暢銷歌曲《隱形的翅膀》這樣唱道:「每一次都在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過絕望。」這首歌雖然唱出許多少女的情懷,似乎也反映出一些中小企業應有的心聲。企業要追求專注與完美,一定要能忍受短期無法獲利的孤單後,企業才能變得堅強。在每一次經營失利的經驗中,收起眼淚,動態調整公司的目標與願景,這些努力都希望公司能培養出核心能耐如隱形的翅膀,帶領企業度過經濟衰退的絕望,飛向全球化競爭的舞台,成為下一個隱形冠軍。台灣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