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說電影 從默片到3D電影

文/王正方(美國華裔電影導演) |2013.02.02
1641觀看次
字級

我的三舅當年曾擁有兩家最好的電影院。從小看電影就不花錢,還看過不少默片,您說老王夠不夠老?

看默片最大的享受是聆聽鋼琴師的現場即興演奏。因為有特權,每次我都坐在琴師旁邊的座位看電影。有位氣質高雅的阿姨,她全神貫注一邊看電影,一邊彈琴,隨著劇情琴聲琴韻有所起伏,是一場動聽的音樂演奏會,而且每次不一樣。那分美好的記憶至今難忘。

科技發展無法阻擋,默片後來被有聲電影取代。觀眾都愛有聲電影,默片就此衰落。當時在好萊塢許多顯赫一時的明星、導演、製片人,因為不能適應新變化,從雲霄墜到谷底,潦倒以終。

去年奧斯卡的最佳影片,《大藝術家》(The Artist)就是以這個時代變遷為題材的故事。導演逆向思考,獨出心裁,採用幾乎失傳的黑白攝影,用默片手法細心攝製,老王看得十分受用,也學習了不少。

默片不能靠對白或旁白來敘述劇情,萬不得已才打出字幕解釋一番,其他就全憑視覺感受說故事。故此演員的表演方式就很不一樣了,一般的要求是要表情確切到位,多用合宜的肢體語言,但絕不可誇張肉麻。攝影與剪輯盡量清新明快,目的在幫助劇情的闡述與發展。譬如某演員說了一句話,雖然對白都很簡單,下一個鏡頭最好接上聽者的反應等等,刻意照顧觀眾,就怕他們和劇情脫節。

反觀時下的許多電影,有的導演有意把故事說得混亂顛倒、時空交錯、剪接更是刻意眼花撩亂、前後不接投、演員口齒不清、音響效果能嚇破人的膽。又有的故弄玄虛,故做深沉深刻狀,畫面常是靜止的,說對白的人以後腦勺對著鏡頭。觀眾為之迷惘,或昏然欲睡,受罪極了。有好事者還自命清高,撰文解釋電影的含意,指責看戲的人程度太低。其實拍出大眾看不下去的電影,就表示這批電影工作者的基本功不紮實,應當多看默片,從中汲取養分,從頭學起。

《大藝術家》是個簡單的故事,導演精工細雕的去拍它,成績非凡,贏得去年五項奧斯卡金像獎,包括分量最重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男演員,絕非偶然。

電影從默片演進到有聲電影,音響效果也從單一聲帶進步為立體音效,攝影則唾棄了光影分明意境脫俗的黑白片,進入五光十色的HD時代。現在3D電影當紅,據說市場對3D片的需求量極高,今後的影片,會不會都要戴上紅綠眼鏡去看呢?

光是在聽覺、視覺等感官上搞花樣、找刺激,並不全面。電影更重要的是「意」,它究竟要說什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