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一年級學生羅聿,兩年前到瑞典當交換學生,期間曾到華僑家中作客,聆聽他們的奮鬥故事。這個機緣讓他認為「台灣老華僑的故事」具有保存必要,因此展開長達兩個月、三千多公里的訪問當地華僑單車之旅。他把過程用文字記錄下來,昨日清華大學為他舉行新書發表會。
羅聿曾騎著單車進入北極圈,出發時僅帶著在瑞典撿寶特瓶回收變賣而來的不到五千元台幣,加上學校提供的三萬五千元台幣就大膽出發。
羅聿說,他曾在一個足球場露營過夜,隔天醒來球場管理員看見他嚇了一跳。瑞典人有濃厚的領土意識,對外人闖入非常介意,但這名管理員卻熱情招呼他喝咖啡取暖,還邀他觀賞足球隊獎杯。他一看竟發現一面台南北門高中足球隊的錦旗,管理員開心告訴他:「這是福爾摩沙」,當下讓羅聿莫名感動,沒想到能看到這種與台灣的特殊連結。
另有一次,羅聿遇到一名瑞士大嬸出遊,卻沒帶食物出門,當時羅聿正結束旅行,隨身攜帶許多食物,他當下請這位瑞士大嬸吃飯。大嬸告訴他,她去過台灣,因為她撫養了一名台灣的原住民小孩。羅聿說,雖然沒看見那名台灣孩子,但讓他覺得瑞士大嬸無私的照顧台灣孩子,而他讓大嬸旅途中免於挨餓,正是一種愛的循環。
羅聿拜訪的老華僑大多是廚師,常對他傾訴濃濃鄉愁。還有一位老華僑與他結成忘年之交,竟包了一個大紅包給他,讓他旅行經費更寬裕。羅聿希望畢業後能參加外交替代役,在世界各個角落,發現台灣一點點、小小的美好。
清大出版社社長陳信文表示,這是清大首次為學生出書,希望外界可透過此書看見清大學生人文關懷的不同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