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大陸著名調查機構IRe-search調查顯示,去年大陸「電子支付」市場的規模,約是人民幣一百億元,比起二○○四年成長了百分之百,有人稱去年是大陸的「支付元年」。
在台灣,網路買家經常可透過信用卡或郵政劃撥完成線上支付。但在大陸獨特的網路世界裡,消費者相當擔心「誠信」問題,不少買家擔心賣家收到款不發貨,或是買家到手的商品和預期差異太大,大陸因而誕生「第三方支付業者」的「電子支付」業務。
第三方支付的運作模式是,買家先把錢匯入賣家位在第三方支付業者的虛擬帳戶中,不過賣家無法及時提領這筆款項,只有在買家收到產品且確認無誤後,才會將買方早前匯入的款項,劃到賣方帳戶上,這就是「電子支付」制度。
「電子支付」在大陸是一個創意的新興行業,市場調查機構看好大陸的「電子支付」市場,為了避免「電子支付」制度可能引發的問題,最近大陸政府也醞釀推出「支付清算組織管理辦法」,以界定第三方支付業者的身分是金融機構還是網路科技公司;另外,大陸政府也將實行「牌照准入」制度,藉以管理大陸的「電子支付」市場。
網際網路的發展造就了許多新的網路營運模式,而「電子支付」的網購新模式,勢將帶動網路購物更加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