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描寫花影的詩詞,我們自然得讀宋朝張先的詞。張先外號「張三中」,他有一首詞〈行香子〉描寫一位惆悵、憂鬱的女子,在黃昏時聽到斷斷續續的鐘聲和號角聲時的心情,詩裡的幾句是「斷鐘殘角,又送黃昏。奈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三個「中」字,用得真好。
另外,張先自認他還有三句很得意的句子,都有一個「影」字,所以,也被稱為「張三影」。
他的第一句名句是「雲破月來花弄影」,這一句出自他的〈天仙子〉,前半段是:「〈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詩人在喝酒聽歌,聽的歌是〈水調〉歌,喝醉酒,午睡後酒醒了,但是愁緒未散。
「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送走了春天,春天何時再回來?晚上照著鏡子,為逝去的青春而傷心,到後來往事也只不過是一番空虛的回憶而已。
下面一段寫黃昏的景色:「沙上並禽池上瞑,雲破月來花弄影。」暮色中,池塘邊鳥兒成雙地棲息,雲散了,月亮出來,花兒搖曳生姿;花弄影的「弄」字,把花的影子寫活了。
這首詩的最後是:「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讓我打個岔,有一個謎語,「雲破月來花影碎」打一個字,答案是「能」,為什麼呢?
「能」字的左邊的上一半是「雲」字的一部分,那就是雲破;左邊的下半是「月」字,那就是月來;右邊的上半是「花」字的一部分,那就是花碎了;下一半就是這一部分的影子。
張先的第二句名句出自他的〈歸朝歡〉:「嬌柔懶起,簾壓捲花影」,懶洋洋地不想從床上爬起來,捲起窗簾也把花影一起捲起來;這個「捲」字用得真好。
張先的第三句名句出自他的〈剪牡丹〉:「柔柳搖搖,墜輕絮無影」,楊柳柔柔地擺動,飄下來的柳絮早已無影無蹤。
「雲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壓捲花影」、「柔柳搖搖,墜輕絮無影」,就是他被稱為「張三影」的三個名句。
其實,張先還有幾個和「影」字有關的名句,在〈青門引〉裡有「那堪更被明月,隔牆送過秋千影」,明月把隔壁盪秋千歡樂的影子送過來;在〈題西溪無相院〉裡有「浮萍破處見山影,小艇歸時聞草聲」這兩句,浮萍布滿水面,沒有浮萍的地方看到山的倒影,小船歸來時,划槳伴隨著草聲;山有影、草有聲,真是詩人的眼睛、詩人的耳朵啊!
張先還有一個外號,叫做「桃杏嫁東風郎中」,張先官拜郎中,在他的一首詞〈一叢花〉裡有:「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描寫女子在閨中對情郎思念之情,心想自己不如桃花和杏花,春天到了還懂嫁給東風。這個比喻妙極了!也成為流傳一時的佳句。
有一次張先去探望歐陽脩,歐陽脩就稱他為「桃杏嫁東風郎中」。
(選摘自《國文課沒教的事》.時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