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中油每年編大筆「睦鄰經費」,以做好敦親睦鄰工作,本是美事一樁,後來卻變質為地方首長、民意代表的「公關費」,有些不屑地方政客未善用此國家資源,反利用這些「睦鄰費」放燄火燒錢,錢並未用在刀口上,因此凍結此「睦鄰費」也好。
去年油電雙漲,造成國內物價波動,連帶地中油、台電等國營事業的經營良窳,也遭到國人以放大鏡檢視,發現不僅績效不彰,肥貓甚多;儘管虧損,但員工福利仍比一般民營企業好得太多。
台電、中油經營績效那麼差,以往在國會殿堂卻少見立委批評、質詢,甚至在地方雜音也不多,主要是每年編列了大筆的「睦鄰經費」,而這些經費大都補助給立委、地方首長或是地方民意代表,變相成了給政客的「公關費」。
拿了中油、台電的「睦鄰費」,民代對這兩大國營事業的弊端,也就視而不見,致中油、台電儘管虧損,也無人質疑;直到去年油電雙漲後,才暴露了問題的嚴重性。
「睦鄰費」本該用在刀口上,如地方急需改善的道路、排水工程,以及對地方弱勢的照顧,豈能變相淪為籠絡地方政客的「公關費」?
因此「睦鄰費」,若地方的確有它的需要,且對台電、中油的營運有利,仍應撥給;但若給政客們辦活動,充面子,甚至放燄火燒錢,那就免了吧!
何來美(苗栗縣/文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