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從平面到電子媒體報導民眾露宿搶掛號,希望能得到台大醫院求診機會,因為渠等頂著攝氏十一度左右低溫,夜宿醫院門口,病患坦言辛苦但值得,院方則指醫師有限,不得不限號。
但從小病在小診所、社區醫療機構看病的推廣,醫改與醫院團體直指這是轉診制度失敗,所以呼籲衛生署改革,別讓醫、病雙輸。當「非急診」者因為怕排隊的麻煩,選擇以「急診」方式到台大等醫院看病,基本上也是一大詬病,筆者認為現階段「以價制量」與醫療規畫等都需要好好檢討。
因為以往沒有健保與全國醫療據點不平均,所以迷信大醫院的觀念一直存在。即便是政府近年來推廣「家庭醫師」與「就近看小診」的看診方式,即便是到大型教學式醫院的掛號費較貴,但始終無法扭轉部分民眾不改「捨近求遠」的錯誤做法。
也因為如此,讓自行開業的診所等不到病人上門的窘境。雖然到大醫院「掛號排隊三小時,看診不到三分鐘」的慘痛經驗不斷複製,但無怨無悔的認知與決心沒有改變時,衛生署與健保局應該從大醫院的門診做改變才是上策。
在國外醫療與住院通常是分開的,急診的部門與醫院脫鉤。但在國內各大醫院無所不包,當病人不習慣轉診與希望在大醫院能「一次了斷」,所以選擇像台大這種醫院可以更「安心」,即便是「假性急診」也是這般心態。
所以筆者認為今後可以陸續將大醫院一分為三,將原院所轉為「住院病房」,接受所有轉診的需要住院的病人,將「門診中心」與「急診」移往其他地方,前者與一般診所一樣只負責診斷病情,後者二十四小時職司緊急病患急救後轉診,當三部門各有專業醫師待命,民眾各取所需治療,或許冒著天寒地凍排隊掛號,濫用非急診得荒腔走板等做法,將會因此而漸漸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