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貿易代表柯克十五日通知國會,將與台灣、歐洲聯盟、日本等二十個經濟體於未來九十天內,在瑞士日內瓦就簽署「國際服務業協定」進行談判,內容可能包括金融、快遞、電信、電子商務等廣泛領域,未來將衝擊全球經貿市場。
柯克代表歐巴馬總統在向聯邦眾議院議長貝納發出的通知信函指出,美方計畫就促進國際服務業與主要貿易夥伴進行「國際服務業協定」(International Services Agreement)的談判,以支持美國出口和工作機會。
信函中指出,每十億美元的服務業外銷額,預估在美國可以創造四千二百個工作機會;全美每四名工作者中,即有三人從事服務業,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服務業輸出國家。
柯克引用經濟智庫「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近期報告指出,如果服務業輸出與製造業齊頭並進,打破國際服務業的貿易壁壘,可為美國帶來八千億美元貿易額,潛力無窮。
柯克向國會提出,將與各國進行高規格、範圍更廣的國際服務業協定諮商,內容包括廣泛和所有的服務業,及過去談判未列入名單的產業,要求貿易夥伴政策更透明。
柯克未具體提出服務業項目,但他舉例說,科技快速轉變,目前網路使用者和上次協定生效的二○○一年相較,增加了五百倍,電子商務服務必然是新協定的重要項目。各界認為,美方將把金融、國際快遞、電信業列入新協定項目,財經資訊、海運、環保、能源和政府採購,可能也在預期諮商範圍內。
由於美國是全球服務業最強大的國家,「金磚國家」如中國大陸、俄羅斯、印度和巴西等世貿組織會員體,都避談開放服務業市場,但美方亟欲打開金融服務、網路業等全球市場通路。
現階段台灣因為無法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以及東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參與經貿協定,ISA是台灣的唯一選擇。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ECIPE)主任李牧山浩石說,跟其他經濟體比較,台灣的服務業經濟表現較弱,為使台灣的服務業經濟更具競爭力,服務業法規有必要更自由化。
將在日內瓦舉行的談判,參與的經濟體包括台灣、澳洲、加拿大、智利、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歐盟、香港、冰島、以色列、日本、南韓、墨西哥、紐西蘭、挪威、巴基斯坦、巴拿馬、秘魯、瑞士和土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