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小毛驢〉這首兒歌,至少聽過四種版本。
第一種是英文版,歌詞翻譯過來大意是:「毛驢啊毛驢/我懇請你不要再傻笑/我會餵養你,我會餵養你/請不要再傻笑。」歌詞簡潔,略帶憂傷。
第二種是中文普通版。這是傳唱最多的中文版本,歌裡說:「我有一隻小毛驢,我從來也不騎/有一天我心血來潮,騎著去趕集/我手裡拿著小皮鞭,我心裡正得意/不知怎麼嘩啦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與英文版相比,該中文版歌詞俏皮生動,節奏歡快。
第三種大約可以稱之為中文完全版。此版本比上一種多了一段:「我有一支小皮鞭,我從來也不洗/有一天我心血來潮,拿著去河邊洗/我手裡拿著大刷子,我用力用力刷/不知怎麼嘩啦啦啦啦,跳出了一堆魚。」
很明顯,這段是跟上段完全搭配的,但這段一直沒怎麼傳唱開,這是怎麼回事呢?我想有這麼幾個原因:一是不如第一段風趣,有狗尾續貂之感;二是小皮鞭意象不如小毛驢,小孩子誰沒挨過打?對這打人打驢的玩意兒肯定心理排斥。
第四種是中國北京老皮匠樂隊的版本。老皮匠樂隊是近年活躍的一支鄉村藍草音樂風格為主的樂隊,他們翻唱的〈小毛驢〉已超出兒歌範疇,有點敘事風,又有點勵志風。
譬如,第二段唱:「我親愛的小毛驢,我的好兄弟/也許是我手裡的皮鞭,讓你生了氣。」頗具人文關懷。最後一段唱:「世界多美麗,大自然真神奇/我們一起大聲唱著快樂的歌曲。」令人油然而生一股豪氣。
從〈小毛驢〉這諸多版本裡,我們能得到哪些啟示呢?
啟示一:兒歌不論歡快還是憂傷,只要孩子們喜歡就好。
啟示二:翻唱外國歌曲,要膽大心細,有時可反其道而行之。當然前提是你有駕馭全局的能力。
啟示三:聽眾喜歡與否是檢驗歌曲成功的唯一標準。
啟示四:創作兒歌不要老想著什麼教育意義,有兩條標準最妙,一是好聽,二是有趣。
啟示五:不要小瞧兒歌,兒歌裡也有成人可以汲取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