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教我的事】 蓮鄉夢境

鄭石岩 |2013.01.14
1331觀看次
字級

這是一個奇異的幼年經驗,大約在我兩三歲時,經常坐在自家的門檻(戶登)上作白日夢。不自覺地盤著雙腿,背部直靠著磚造的門牆,神遊於蓮花朵朵的光鮮世界。我像小鳥一般遨遊在水鄉澤國,花是艷麗的,禽鳥自在地棲息鳴叫,蝴蝶蜻蜓翩翩起舞。那兒有鳥語花香,有朗日浮雲,有悠閒的涼風。我陶醉在美好的幻景之中。

那兒似乎就是我的家,我常坐在門檻上,向外望去門口緊接著就是澄澈的湖水,水上有美麗的畫舫,有進出的小船。我陶醉在如畫的想像中,捨不得回神。母親看我呆坐在門口,擔心出狀況,經常過來呼喚逗弄,似乎沒什麼效果。只要她一離開,我還是陶醉在蓮鄉幻影之中。我喜歡那個夢境中的光潔寧謐,酷愛那兒的鳥語花香世界,陶醉箇中的清風、日麗和無際的蓮華。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母親更擔心了。於是找來了五叔公,他是鄉下的少數有見識的人。他看了看,說我是魂魄出竅,要把魂魄圈護起來才行。於是編製了一個小巧玲瓏的小籃子,裡頭放了一個有蓋的杯子,把我的魂魄安置在裡頭,避免我走失。這件事一直到十五歲,我長得夠大,才取消這個圈護。除此之外,叔公還要母親多跟我說話,多帶在身邊。正因為這個緣故,母親常帶著我出去作農事。我也很喜歡當跟屁蟲,洗衣、做飯菜、上街,處處跟著她。於是我很早就與生活現實有豐富的接觸。以現在心理學研究看來,這些豐富的生活刺激,應是我智能發展的重要因素。

母親為了避免我獨個兒坐著發呆,她開始帶我玩遊戲,作種種體能的活動,諸如幫忙搬柴火、收拾農具,到果園協助簡單的農事。早年宜蘭的枕頭山,一年四季都有果樹結實纍纍,各種顏色花草更是令人目不暇給。她會耐心地教我觀察和欣賞,尤其是禽鳥飛蛾之類,更是專注觀察的對象。在大自然的懷抱裡,一方面可以觀察、試探和了解動植物的生長,另一方面也忙著跟母親一起勤奮地工作。我的身體動覺、敏銳的觀察和思考,是從這些實境中學習得來的。

母親看到我活潑地跟她在果園裡工作,又能消除了作白日夢的壞習慣,當然就放下心中的擔憂。不過,幼年陶醉在蓮鄉夢境的一幕,還是經常在我的腦海中浮現。每當我悠閒自在的時候,會自然地浮現在腦際。這對於我後來行持「禪淨雙修」的功課,起了方便契機。尤其在內觀極樂淨土時,有著美好的相應之感,很容易在念佛和觀想時,進入清淨的法地。

於是,我很希望能在現實的環境中,能找到相同或類似的自然實境。台灣只要有蓮花的地方,諸如白河等地,都一定去看看,但始終找不到類似的美景。

當然,在心理學領域裡,或者在神經心理的研究上,我也多加涉覽,希望了解這種腦中的蓮鄉幻影,是怎麼形成的。但仍然找不到答案,因為我三歲時沒有看過無際的蓮花,更沒有電視電影放映這樣的美麗場景,又何況從未看過畫舫行舟之類的雅事。

二○○六年我到上海作學術交流,幾場演講之後,有機會去一覽西湖風光,我很希望在那兒看到夢幻中綺麗的景色。結果,還是找不到相似的美景。二○○八年,到揚州演講完畢,大夥兒去遊覽瘦西湖,似有幾分相似,但總不如夢境中的遼闊開朗,那麼花木扶疏。我把尋找蓮鄉夢境的事告訴母親。她笑著告訴我說:「除非你到阿彌陀佛的蓮邦淨土去找,否則怎麼有這樣美麗聖潔的地方呢?」

母親篤信佛教,她在我七歲時帶我一起到宜蘭市的雷音寺拜佛。當時星雲大師初到駐錫,我們幸運地在他指引下學佛,長期打禪和念佛。後來,我在念佛和禪坐時,同時修《觀無量壽經》的聖境,而幼年時的蓮鄉妙境,自然出現在念佛心境之中,引導我進入祥定與法喜。

母親九十歲時記憶還清楚。我有空就跟她閒聊過眼雲煙的往事,好喚起追憶往事的喜樂。談到幫我圈護魂魄的往事時,她笑著說:「現在是我要去蓮鄉佛國了。」

幼年的蓮鄉夢境,究竟是怎麼來的?神祕難以知曉,不過這件有趣的往事,卻在母親和我的生活中,留下美好的記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