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早期漢人,為入山開墾倍極艱辛,他們經歷了高山縱谷,加上氣候適應不良而客死它鄉者不在少數。位於台北縣石碇鄉,因山高谷深,加上開發困難,居民為解決腹地狹小不易居住的問題,所以發展出「吊腳樓」的建築,是昔日東街商家進行交易買賣的地點。
石碇的潭邊社區聚落,山谷深溪水清澈,但居住大不易,或許先民早看到溪谷兩旁的陡峭山嶺堅硬無比,在沒有腹地的條件下,就在溪邊築屋而居,形成特有景觀;後來家大業大,便與水爭地,房子就向溪的中央延伸,然後在岩石上打上「柢柱」,這樣安然居住數百年。
老街是以萬壽橋畫分東街與西街,西街較東街發展得早,是昔日運送茶葉的輕便道路,而茶葉就在集順廟前集市,可想當年產業富庶的景象。
東街以前因乞丐聚集而有「乞丐寮」之稱;如今僅剩下老舊的殘破建築,當年用紅磚堆砌的「不見天」熱鬧市集,盛況早已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