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學校擔任教育行政工作多年,經常協助學生辦理低收入戶的相關補助,近來意外發現有少數的學生家庭是所謂的「假性低收入戶」。
這些「假性低收入戶」形成的原因,都是學生的父母親長年在大陸工作,小孩子則留在台灣由祖父母撫養,家長偶爾才回台灣探親,他們開的是進口名車,穿著名牌服裝,手上拿的是名牌包,因在台灣沒有繳稅的資料,因而成為「低收入戶」。
這些領有「低收入戶」證明的學生,學雜費可減免,還可以領取地方政府的早餐及午餐補助,可以申請各種「低收入戶」的獎助學金。
後來我探知,有些學校也有這些「假性低收入戶」,雖然為數不多,但累積起來卻相當可觀,希望地方政府對於各種補助的身分能詳加查核,以避免浮濫。
並期盼這些「假性低收入戶」能夠自重,不要占著名額,而影響了其他真正需要者的權益。陳實(新北市
/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