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葷餐廳如過江之鯽,「非素」氣氛瀰漫如海蓋住大地,當初要跳下來做「周一無肉日」運動,義工們都感覺像要去改變大海的顏色一樣──不那麼容易。
但人類為了肉食已用掉大約地球百分之七十的乾淨水源、百分之四十的土地,再吃下去無法收拾,更不要說每年數百億條生命因此而被迫殺所產生的惡業和負面的氣息及因子了。這些殺戮,我們只是把它「圍」在屠宰場而已,它是確實存在的。由於這些原因之逼驅,我們這些並無「好為人師」的野心、自己默默吃了一、二十年素的人,只好跳下來愚人說書,敦請大家改變飲食習慣,放下口中那一塊肉。
春江化豆腐
清淨能量湯
「周一無肉日聯絡平台」的設定目標,是強力送出三個信息,一,素食和環保有關(吃素就是最大的環保,可以立刻救地球);二,素食不會不健康;三,素食不會不好吃。平台配合這三信息,辦了三場主活動。辦到第二場時,我們發現了「梅門」這個美善傑出的團體。我們開始覺得,改變大海的顏色,並不一定那麼不可能,因為外面早就存在著好多巨大的素食種子。推動素食的大業,完全要寄望在這些種子身上。
史書說方孝孺是「讀書種子」,我們覺得,李鳳山師傅可以名之為「素食種子」。他在少年時期,就向家中主動提出他自己要吃素,真的是天生就是乾淨的靈魂。李師傅還有一個更妙之處,即他說法的方式,是從「練功、養生」、「天人合一」下手,更為珍貴了。
台灣過去推素仰賴宗教界諸大德的努力,時代進入今天,需要有人從別的立場一起出發,比如養生、環保、動保,醫療,才更能收「合功」之效。這裡再說一件相遇有緣的事:敝人曾在住處就近跟隨官森樞老師學一點「元門太極導引」,原僅想學武健身,沒想到官老師上幾堂課後,即表明自己吃素,並促請學生也吃素,我們聞之欣喜,如果更多武術家、運動家也都加入行列,前路光明矣。
由於近幾年這些素食種子、大方家的努力,食品工業研究所最新的消費年鑑報告台灣已有一千萬人偏好素食,但市面上全素餐廳經營上壓力仍很大,梅門為了度人已開了五、六家素餐廳。健康、乾淨的素餐廳都是珍寶,希望大家經常性地進門支持,不要臨門猶豫。
綠菠生強力
鬆靜自然麵
推素的人,應該都無意批評任何人的飲食,只倡導素食的益處。《飪養之道》一書,一閱內容就能引發我們的食欲。養生、養氣,是更有深度的文化,一般人具備初階素食觀念後,很適合再吸收這樣超越表面健康、有更深層次的理念。我們期待眾推素團體出版更多這類書藉,邁出更開闊的推素步伐。
老農抬眼望青山,最喜青山半痴茫。最近得了兩句「不工詩」:
江湖已忘學老農
依山望雲偶呆茫
一個人一輩子學聰明,很難;學笨,更難。
退居山中後,偶爾學種菜作菜,看著青山浮雲發一下呆,才知笨人真好。
先練種菜,再練習作菜,然後變笨,然後,覺得生活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