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法國大革命時期,不僅教堂被關閉,即使在耶誕節期間,天主教徒被禁止參加子夜彌撒,也不能在戶外創作耶穌誕生的馬槽,普羅旺斯的信徒改以彩色小泥人來替代,在家創作馬槽,反而成為普羅旺斯的耶誕傳統。耶誕節前夕,法國巴黎郊區的蒐市(Sceaux)舉辦泥製彩色公仔(Santon)展,展現普羅旺斯的耶誕傳統。
一二二三年,阿西西的聖方濟(San Francesco d’Assisi)利用廢棄的馬廄、人物和動物,重現耶穌在馬槽誕生的場景。一七七五年馬賽有了第一個馬槽場景,然而在隨之而來的大革命時期,民眾若要進行宗教活動,都必須冒著生命危險。
為了迎接耶誕節,住在普羅旺斯的天主教信徒,改以迷你的彩色小泥人代替大型道具,在家裡創作馬槽場景,這項傳統很快就傳遍整個法國。當地人使用的彩色小泥人,有三種不同高度,矮泥人約一至三公分,傳統泥人約五、六公分,大泥人可以達到十八至二十公分。
普羅旺斯地區馬槽的裝飾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房屋、爐灶、橄欖樹等生活場景,另外一部分則是耶穌誕生的馬廄,裡面有聖嬰耶穌、聖母瑪利亞、約瑟、驢子和牛、東方三王及前來拜訪的人群,而每個製作泥人的工藝者也會根據民間故事與傳統,創造出新形象,例如奉獻羊羔的牧羊人代表分享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