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三十年後,再一次的青春,真好!圖∕北一女七十一級三十重聚籌委會
文/劉懿慧
從報上看到高中母校為了迎接校慶,將舉辦「畢業三十年校友團聚」活動,讓我興奮不已,開始尋找老同學。
我在網海裡搜尋熟悉的名字,打電話到機關找人,更e-mail到別人信箱留訊;雖然大部分的回應是:「抱歉,我不是妳的高中同學。」然而,當真好不容易從電話裡傳來與當年相同的語音時,這三十年的時空之隔,瞬間消失,一點也沒有造成我們溝通的障礙,常常一聊就是三、四十分鐘,還捨不得掛斷。
當年,考進精英聚集的明星高中讀書並不輕鬆,資質平平的我,高一時就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在某些科目上的表現並不出色;但父親告訴我,一時的成績不代表將來人生的成就,許多事並不是努力就馬上有收穫的,於是我鼓勵自己不必在意當下成績的好壞,也不須妄自菲薄,而是盡己所能的多元學習。所以我不給自己太大的壓力,課餘之暇喜歡看小說,也藉由看外國電視影集和天天聽ICRT電台廣播來學英文,還嘗試創作小說並勇於投稿,結果當然是被退稿啦!但沒關係,試總比沒試好。
升上高二,為了分文理組而拆班,原班的五十幾人被打散分到七、八個班級裡。在新班級的頭一個禮拜,我感覺被孤立了,可是一群小女生很快就混熟,第一次月考還沒到,就可以五、六個一桌,互享便當的菜色呢!
學校舉行班際辯論比賽,我自告奮勇參加班隊;隊友們可以持公假條在上課時間,不須顧忌教官的盤查,大剌剌地從學校大門外出去蒐集參考資料。隨著一場場比賽晉級,我們的足跡到過政大、台大、外交部、交通部,甚至立法院。雖然正式比賽中,我沒能上場參與辯論,可是一次又一次的摹擬正反方的申論、質詢與結辯,已默默訓練自己即時分析整理及歸納能力。經此磨練,讓我在大學一年級新生盃辯論比賽時,一舉拿下最佳辯士獎,心裡高興極了!
不過,也因為高二辯論比賽期間頻頻請公假,忽略了課業,以致月考成績是全班倒數第二,被導師在發成績單時,語帶嘲諷地指著我說:「拿到比賽冠軍也沒用,我保證妳絕對考不上大學!」我強忍住羞憤的淚水,在心裡暗自發誓:我一定會考上!辯論比賽結束,亞軍到手,一起奮戰的同伴成了準備大學聯考的夥伴,一路相伴K書到個個進大學。
回想人生的不同階段,原來當時覺得貧乏、平凡又單調的高中生活,儲藏著一輩子難得的純真情誼與回憶。有人說:畢業十年拚工作,畢業二十年為家庭,畢業三十年人生的大方向定了調,角色責任有了交代,可以好好做自己。
對我而言,在高中畢業三十年後,能再尋回當年的同窗、好友,聊聊青澀年紀時的言行記事,正好刺激腦中半退休的腦細胞再活躍一次,為熟年人生拉拉皮。
再一次的青春,真好!
(本文由「台北市婦女閱讀寫作協會」提供http://mypaper.pchome.com.tw/melodywang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