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左營高鐵的洗手間,有一位五十歲左右的女性朋友,手裡忙著擦紙巾,眼睛則專注的盯著紙巾盒子上的八字真言「珍惜資源.請勿浪費」,這麼認真的研究,會惜福吧!
結果,她一張擦完,又抽第二張,隨意擦擦,又抽了第三張,每一張都是擦個二、三下就扔掉了,令人傻眼!同樣的訊息、同一件事,每個人的行為反應都不同,眼前的事實和心裡的分別認知,因人而異。
我們對世間的認識和理解,取決在我們心的認知—「自以為是」,譬如說,在校稿時,一校、二校、三校都沒有問題,可是等到印出來時,卻發現這裡、那裡都有錯字!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在看稿子時,會以我們心裡既定的想法,慣性思維的文字,取代擺在眼前的文字,有校稿經驗的人,就會找幾個人來看,自然發現不同的問題或錯字。
「自以為是」,讓我們錯誤的認識世間的真實,就像一個杯子裡,放了黃色的顏料,再乾淨的水進來,都會變色。我們心裡是功利時,看別人發心勤勞,就覺得他意有所圖;我們心裡貪婪時,看別人布施喜捨,也會認為對方不懷好意;而當我們的心善良美麗時,看花,花自繽紛;看樹,樹自婆娑。
「自以為是」,就像六個瞎子摸象,第一個瞎子摸到大象的長鼻子,他說:「這是一隻巨大的蛇。」第二個瞎子摸到象牙,他說:「這是一支巨大的長矛。」第三個瞎子摸到大象的耳朵,他說:「這是一把巨大的扇子。」第四個瞎子摸到象腿,他說:「這是一棵大樹。」第五個瞎子摸到大象的肚子,他說:「這是一堵巨大的牆。」最後一個瞎子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他說:「這是一條非常粗的繩子。」偏執,是人性普遍的現象,以偏概全的結果,好好壞壞的人生際遇,因應而來。
有一次和一位朋友說話,說著說著,他突然聲音高亢,態度大變!我說:「你怎麼這樣說話?」他指責我,說:「你講話的口氣才差勁!」我、有、嗎?!雖然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但是,我還是跟他道歉,我想,也許是「自以為是的習氣」發作了,我沒有覺察到,既然他覺得我態度不好,那我就是不對,一昧的理直氣壯,和對方硬碰硬摃起來,反而彼此留下心結,以後不好相處,如家師星雲大師所言:「你對我錯。」吃虧,就是佔便宜;認錯,也是一種承擔。
世間所有的因緣現象,都在反映我們的心態;我們的心,也像鏡子一樣,映照人間百態。拋棄成見,用歸零的心,善解生命,也是善待自己,人生的路,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