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依恩首爾報導】在南韓濟州島、智異山有各式各樣的徒步旅行路線,那麼稍具名氣的「林間庵(小寺院)尋訪之路」,到底在哪裡呢?
「林間庵尋訪之路」顧名思義就是前往寺院之路,它起始於南韓三大寺廟之一的通度寺,在人車分隔的路上,風吹過參天的松樹林,傳來陣陣松樹特有的香氣,順著林間的柔軟土石路面前行,就能和古香古色的小寺廟不期而遇。這裡就是慶尚南道梁山的「林間庵(小寺院)尋訪之路」。
佛寶宗剎 收藏珍貴文物
通度寺由大國統慈藏律師創建於善德女王十五年(西元六四六年),慈藏律師六三八年留學中國,在五台山修行時,自文殊菩薩處取得佛陀頂骨舍利,通度寺因此而得「佛寶宗剎」美名。
通度寺是靈鷲叢林的所在地,現為曹溪宗第十五教區本山,規模最大的佛寺,該寺歷經統一新羅、高麗時期,皆受到王室護持,成為佛教領導中心。與陝川伽耶山海印寺(法寶宗剎),全羅南道順天松廣寺(僧寶宗剎),稱為南韓三寶寺剎。
通度寺最有名的建築物是「大雄殿」和「金剛戒壇」。「金剛戒壇」是法師受戒的壇場,裡面的石壇安奉著佛陀真身舍利,因此大雄殿並沒有供奉佛像,平日僧信做早晚課時,是面向大雄殿後方的佛陀真身舍利。
通度寺在南韓寺院當中,算是保存佛教文化遺產最多的地方,僅僅是論「種類」,就有四十三種之多。通度寺「聖寶博物館」是南韓唯一專門保存佛教繪畫作品的博物館,其保存遺物的豐富程度,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參觀了這個博物館之後就明白,為什麼通度寺在南韓的寺院當中「名列三甲」了。
參觀完通度寺後,沿著左邊的路一直走,就進入「林間庵尋訪之路」,潺潺流淌的溪水聲和山間鳥鳴聲交織在一起,疲憊的身心煙消雲散。
瑞雲庵佛殿 3千陶瓷佛像
尋訪的線路大致分為兩條,如果以通度寺為中心的話,將西面不遠處聚集的小寺院串聯在一起的是第一條線路,而將高處沿著小山坡方向分布的寺院連接起來的是第二條線路,除白雲庵以外的寺院,都可開車抵達。
通度寺周圍有十九座小寺院,第一個遇見的是「瑞雲庵」,在丹楓的裝點下寺院顯得特別柔和,事實上比起寺院,來這裡給人的感覺更像一個幽靜閒適的小村莊。平坦的地方處處開滿野花,還有數不清的醬缸整齊的排列著,走進後,會有清新的香氣從醬缸裡散發出來。
這樣的環境會讓人忘記這裡是法師修行的地方,只有當步入醬缸台兩側的木造佛殿時才會「恍然大悟」,因為在那裡供奉著三千個用陶土燒製的陶瓷佛像,每一尊佛像的臉上都帶著謙和微笑,所以只是看看就讓人心情愉悅。
16萬大藏經 一覽無遺
走過醬缸台,稍微上行一段路,來到一個小山坡上就能看到一棟房子,這裡就是收藏著「十六萬大藏經」的「藏經閣」。
所謂「十六萬」,就是在規模上與海印寺的「八萬大藏經」作比較,不過這裡的大藏經是單面雕刻的,而海印寺的大藏經是雙面雕刻的,所以在內容上並沒有差異。「藏經閣」的經書是用陶瓷燒製的,而海印寺的是用木板雕刻的。或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這裡的經文遊客可以隨意閱讀,但在海印寺是不可以的。
「藏經閣」的入口處還蠻寬敞,不過裡面就像迷宮一樣,隨著彎彎曲曲、漸漸變窄的路線不斷深入,就能仔細的把十六萬大藏經一覽無遺,行走之間,也仿佛經歷冥想的自然之旅。
寺廟與山林風景 融為一體
在山坡的另一邊,靈鷲山、通度寺及周邊的小寺院,都可以盡收眼底。通度寺坐落在像屏風一樣展開的靈鷲山正中央,周圍的小寺院與自然融為一體,和諧與智慧,讓人覺得彷彿看到象徵佛教的蓮花一樣。
順著「林間庵尋訪之路」繼續前行,就來到光聽名字就會讓人心情愉悅的「極樂庵」,還有曾留下關於「金蛙菩薩」傳說慈藏庵。
即使是質樸的外觀也透出華麗和雄壯,總之每一個小寺院都有各自的特點,也有與之相關的傳說和故事,周末若想放鬆疲憊的身心,就到「林間庵尋訪之路」,來一趟心靈療癒的旅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