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韓總統競選活動如火如荼進行時,媒體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南韓報紙由保守勢力所壟斷,台灣人所熟知的《朝鮮》、《中央》、《東亞》三大日報(統稱「朝中東」)就占據超過六成市場,它們擁護市場經濟,並與財法有緊密關係。剩下四成則由數十家小報瓜分。左派較有影響力的報紙分別是立場激進的《韓民族新聞》及超過五十年歷史的《京鄉新聞》。
朝中東三大報向來對保守陣營友好,對其親美反北韓的立場及安保政策為其辯護。在進步勢力的金大中與盧武鉉執政時,朝中東和執政當局關係陷入冰點,這三家報紙經常對兩位總統嚴加抨擊,最後甚至鬧得總統與媒體對簿公堂。而《韓民族新聞》與《京鄉新聞》則傾向為進步勢力發聲,在李明博上台後也扮演著批判急先鋒的角色,針對政府向財閥靠攏、市場經濟所帶來的社會不公義、箝制新聞自由等議題,在朝中東被刻意忽略而難以見報,但《韓民族》與《京鄉》兩家左傾媒體卻總能大篇幅進行報導與評論。
在電子媒體上,南韓仍維持由三家電視台寡占市場之局面。包括公營的KBS與MBC,還有成立不到二十年的商業電視台SBS。KBS一般被認為親政府,態度隨執政者更替而轉變,SBS是大型建設公司入股投資,也具濃厚保守色彩,MBC雖然與KBS同屬公營媒體,但存在反保守傾向。MBC於一九八七年成立南韓第一個媒體工會,一直進行反對獨裁政權干預媒體的抗爭。二○○八年李明博剛就任後爆發美牛輸入風波,MBC新聞強烈抨擊政府無法固守主權,間接引發大規模群眾聚集進行燭光示威。
MBC對當權的批判驚動到李明博,遂進行一連串收編,透過技術性手段大量安插親政府人士擔任主管,干預記者報導自由,導致今年初台內記者展開罷工,但在電視台雷行整肅下無疾而終。
大選期間,三家電視台存在嚴重偏頗報導現象。不但獨厚保守勢力、大選相關報導總量減少、連議題選擇也明顯導向保守勢力。近日由在野黨揭發的國情院組織職員,進行毀謗候選人文在寅而引發社會熱議,KBS和MBC將該則新聞淡化處理,進行一分半鐘報導就草草結束,而SBS第一天輕輕帶過,隔天卻未報導後續發展。由於電視是南韓年輕人獲取資訊的重要管道,媒體偏頗報導正對大選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