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道教石窟 明年修復

 |2012.12.12
962觀看次
字級

【新華社電】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然而與眾多的佛教石窟相比,道教石窟在中國卻很少見,位於山西太原西南二十公里的龍山山頂上,大規模元代純道教石窟就是其中之一。為保護這一國寶級文物,龍山道教石窟的保護方案將於明年上報國家文物局審批後,即可進行修復。

山西省龍山道教石窟初建於唐代,主窟開鑿於元代太宗六年至十一年(一二三四至一二三九年),現有九窟,現存造像六十六尊,龕內供奉道教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等諸神像,同時也雕刻著全真七子站像,還有八條雲龍、雙鳳藻井、仙鶴、飛天等浮雕圖案。石雕風格樸實、凝練、莊重,衣飾簡潔肅靜、褶皺分明,有明顯的元代風格,與佛教石窟雕像風格迥異。

由於龍山石窟建於砂岩之上,極易受到雨水和強光的侵蝕,目前石窟外表的雕刻幾乎完全脫落,窟內的刻畫也在逐漸風化,部分頭像的表面輪廓已十分模糊。一九九六年,龍山道教石窟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西省也成立了龍山文物保管所,專門保護龍山地區以石窟為主的文物。

「因為龍山石窟長期暴露在大自然中,外表破壞比較大,窟內的雕像也風化得非常嚴重。」太原市龍山文物保管所所長李繼東表示,近幾年,隨著科技的發展和與國外的交流,對石窟的保護已有辦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