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朝榮
近年大腸癌及乳癌零期或第一期的早期癌症病患比率變多了,病人接受的治療也相對簡單,較少副作用,告知診斷的同時,有的醫師還為此而心情輕鬆的跟病人及家屬道喜。這是國民健康局全面推展四癌篩檢(口腔癌、乳癌、大腸直腸癌及子宮頸癌)以來,臨床診療上,時可見到令人振奮的情景。
篩檢是針對健康、沒有疾病症狀的人,檢查是否有疾病的早期徵候,而癌症篩檢主要目的就是期待對於沒有症狀的民眾,在癌症形成後、產生狀況前,能盡早發覺癌症的存在,藉由早期治療達到成功治癒癌症,終極的目標便是降低癌症所導致的死亡率。
我國目前推展的四種癌症篩檢中,子宮頸癌篩檢已行之多年,確實能達到降低子宮頸癌死亡率和子宮頸癌罹患率的效果。在歐美諸多有關大腸癌、乳癌篩檢的臨床試驗結果,也顯示此兩種篩檢能有效減低該個別癌症死亡率的實證。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各國政府應積極推動該等有效的癌症篩檢業務,以落實癌症防治。
另外,世界衛生組織也鼓勵口腔癌好發的國家地區,如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東南亞地區,將口腔癌的篩檢列入該地區癌症防治的重點工作。
癌症篩檢的類別選定是依據該癌症在當地(當國)的重要性而定,台灣雖然推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四種癌症的篩檢,但若將此舉視為世界第一,未免太沉重了些,畢竟口腔癌在已開發國家中的罹患率、盛行率沒那麼高,當然就不會被列入癌症篩檢的重點工作,就好比沒有國家會浪費資源去全面篩檢極少數的男性乳癌一樣的道理。
癌症篩檢意圖能早期診斷癌症,目的非為預防癌症的發生,然而篩檢也能篩出癌前病變或原位癌,在此階段,進行診療處置能避免其進展成侵犯性癌症,也說明癌症篩檢也兼具防範未然、預防癌症發生的潛在功能。
國內在癌症篩檢上,已建構極為優質的組織型篩檢系統,在衛生行政單位和各醫療院所從業人員的努力下,提高受檢率、提升篩檢陽性者的確診率,並讓民眾主動持續例行做癌症篩檢,以成功地達到癌症篩檢目標,應是可預期的。
(作者為柳營奇美醫院榮譽院長)